第七百四十二章 淮扬立言(第3/4页)

但汪瞎子的言论,却不再停留在只为弱者声张的立场,而是以理性在推墨学,在反官府。因此不惜融古墨原本视之为寇仇的儒家,以及悬乎乎的道家,重新塑起一门学思,这已不是古墨,而是新墨。

场中再度沉寂,汪瞎子这番论述并非完全基于感情,还基于历史,基于现实,真不好驳。

教授们不得不退步了,你没办法驳倒人家的立场,这立场有人心大义,也是自学理探讨治世大道的正途。

“官府工商有害,君王审之,民心限之,何能因噎废食?”

“无官府,无工商,即不成国,国无余力,何以教化万民,不教化万民,如何能义利合一,互不相害?”

“天开云阔,雨水丰沛,成林之木众,草芥也受恩泽,这便是片茂林。茂林中也有病枯之叶,难道为那一叶,要舍弃整片茂林?”

教授立足于现实驳斥,周围士子民人也都纷纷点头,不能光看着倒霉的家伙吧,更多人不是正过得更好?

“现在只是一叶,若未来将是满林呢?”

汪瞎子声调又高了起来,这是要转入感情路线了。

“士慎眼虽半瞎,世事却都能看到。在安南,在吕宋,在勃泥,不止是交趾人和土人,我华夏子民,也如牛马一般劳苦,每日挣得稀粥粗馍,饱腹而已。”

“在佛山、广州和东莞,数十万铁工、织工和木工,日日辛劳六七个时辰,一月所得不如鱼头街一个牙人几句话之酬的十分之一。”

“官府密布岭南,百人即要供养一人,事事皆遭盘查,亩亩田都在官府籍档,官吏稍一动念,百姓家破人亡,毫无抗拒之力,官官相护,又去哪里讨公道?”

“国中更有奴隶起,还不止土人,工商堂而皇之用着江南囚力,异日国中民人破家绝业,难保不步其后尘。我英华十年之后,是不是要再现桀纣之治?”

这一转,更直接骂到了李肆,别说扬州知府,连文部尚书屈承朔都要跳脚了。

三个教授也涨红了脸,正要卷起袖子,豁足了劲地痛斥一番,李肆摆手,再争下去就是国政讨论,而不是务虚的学理之争了。

“汪士慎,淮扬学院教授的话,你是不服的,对吧……”

“教授们,你们认输吗?不认,嗯……”

李肆分头问了双方,再一摊手,脸上满是遗憾。

“这可怎么办呢?大家都有理。”

他指了指教授们:“你们是在为能靠着这一国得利的人说话,但你们觉得,咱们这一国,能让所有人得利么?”

教授们很老实地摇头,当然不可能,先不说不可能让所有人得利,即便是得利之人,多少也是不同的。

再问汪瞎子:“你觉得,若是没了官府,没了工商,多少人能得利?”

汪士慎憋住,官府和工商,本就养活着无数人呢,他说这些人丢了饭碗也能得利,那也太厚脸皮了。

他不服地道:“草民以为,花上几十年,另行圣治,当能开另一番格局,天下人均富贵,得万世太平……”

李肆问:“先不说几十年能不能建起天下均平之局,就说那些不愿进新局之人怎么办?任其自苦,乃至杀了么?”

汪士慎终究不是后世的革命家,愧然而纠结地低头。

“假设朕……我就是一介草民,种田卖力为生,你们这两边,我觉得都有道理。有时候,我也要被贪官盘剥,被恶商压榨,可官府护着一国安宁,我也能靠自己的努力,种田织造,在商人手里换来足够的银钱,养活我娘子,养活一家人。”

李肆代入到小民角色,还指指三娘,不仅惹来三娘一个白眼,四周士子和民人也都低低笑了。

“所以,你们两边,若是哪一边没了,我会很害怕。既怕官府和商人老爷肆无忌惮,横征暴敛,又怕没了官府护境安民,没了商人买我的作物,你们说……是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