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壮丽的绝响(第9/14页)

数万可怜的魏军,就此全军覆没。单只是斫下来魏军将领的脑壳,就足足三千余颗。士兵就不需要统计了,会把魏国吓死的。

经过了整整一天的恶战,司马懿终于脱出重围,只带了几个亲信忽忙忙落荒而走。

诸葛亮这边兴趣盎然的统计战果,除三千余颗魏将脑壳之外,尚有五千套盔甲,三千一百张角弩。看到这个战果,诸葛亮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拜托,老说我徒有虚名,你再说一个试试,连你一块斫了。

这次战役,终于让人见识到诸葛武候的战争智慧,此前没有人比得了他,此后也未曾再有人超过他。他就是那样的伟大,虽然杀人不是件好事,可那年月,说这事也未免太不靠谱。

此后一个月,魏蜀双方没有实质性的接触。然后诸葛亮就接到了汉中留守李严的来信,信上说,由于大雨冲毁道路,军粮接济不上,请丞相撤军。

诸葛亮于是在六月间撤军,司马懿命张郃追杀,追至木门,突然间伏兵大起,乱箭如雨,老将张郃膝部中箭,不治身亡。

然后诸葛亮才回去,并惊讶的发现,所谓大雨冲毁道路之说,根本是子虚乌有,后方的粮草很充足,可是李严运输不给力,怕诸葛亮批评他,就忽悠诸葛亮回来。等诸葛亮回来后,李严又怕责罚,向阿斗报告说是诸葛亮自己回来的,目的是为了诱敌深入。

诸葛亮也不多说,他把李严前后矛盾的信件,全部汇总起来,叫来李严,让李严自己给个结论。李严耷拉着脑袋,说:“丞相,我错了,你批评我吧,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诸葛亮叹息,把李严贬为平民。然后诸葛亮提拨了李严的儿子李丰为中郎将,并把李丰叫来说:“你说你这个爹,他怎么这个样子啊。当年我们一起托孤,发誓要齐心协力,你要告诉你爹,做好一个农民工的本职工作,如果表现的好,还是有可能再回到领导班子里来的……”从此李严对诸葛亮不敢怀有怨恨。等诸葛亮死后,李严嚎淘大哭,他永远是一个农民工了,再也不会有人,提拨他进领导班子了。

处理了李严慌报军情的事情,诸葛亮投入精力,为北伐的第六次战役做准备。上一次,他动用了高科技产品木牛,这一次,他又推出了新产品,流马。

流马是一种船,全称是流在水中的马,船体长而且窄,跟非洲的独木舟有得一拼,因此减少了水的阻力,速度极快,这就缩短了航运的周期。

第六次北伐,又开始了。我们知道,这是诸葛亮最后一次了。他太累了。他把他的一生,都放在给魏国添堵上了。他也未必喜欢这样做,但是他也不可能再回成都,因为和阿斗之间的关系,不好处理。如果他揽事太多,明摆着是架空阿斗。如果他少揽事,那国家要他这个丞相干什么?

他只能一步步的,走向他必然的宿命。他清楚这一点,司马懿也清楚。所以司马懿在五丈原等等着他,这是两个强者的约会。

不见不散。

【10.星殒五丈原】

公元234年,诸葛亮统十万大军,出斜谷,驻扎于五丈原。他渴望司马懿出来迎战,再把司马懿杀个片甲不留。这个游戏,玩多少次也不腻。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愿望,而他所要做的事儿,就是不满足诸葛亮。所以魏蜀两军对恃一百多天,其间诸葛亮多次求战,司马懿都假装没听到。史书上说,诸葛亮为了激怒司马懿,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生的露胸装。司马懿不好意思穿上,只好向朝廷上奏表,要求迎战。

明帝曹睿接到奏章,就派了怪老头辛毗,手持节符来到,下令禁止司马懿出战。

听到这个消息,诸葛亮的传人姜维气坏了,跟诸葛亮说:“丞相啊,你看怪老头辛毗来了,恐怕司马懿又有理由不出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