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宋代以降(第9/14页)

可你还别说,真的很多明朝人都信了。不光明朝人信,就连清代的历史学家万斯同、赵翼,还有近代大学者王国维,他们全都信,还到处翻资料找证据,拼了老命也要证明确实水枯竭而火生发,元朝的江山最后还是回落到赵家手里。

此诗叙元顺帝为瀛国公之子,乃闽儒余应所作也。其诗有“壬癸枯干丙丁发”之句,盖壬癸为水,丙丁为火,元以水德王,而宋以火德王也。又云“西江月下生涯终”,故老相传,顺帝北遁,殂于应昌,仓猝取西江寺梁,以供梓宫之用。梁间隐隐有字,亟视之,乃《西江月》一调,有“龙蛇跨马乱如麻,可汗却在西江寺”。下之句,或云太保刘秉忠所作,故应云尔也。考之于史,瀛国公以德佑丙子降元,时年六岁,后十有二年,为至元戊子,瀛国公学佛法于吐蕃。又二十八年,为延佑丙辰,仁宗遣明宗出镇云南,明宗不受命,逃之漠北,其与瀛国公缔交,盖在此时也。妥欢帖睦尔以元统癸酉即位,是为顺帝,其年十四,其生在延佑庚申,上距丙子凡四十四年。而瀛国公年始五十矣,应之诗或有征也。史又云:文宗以乳母失言,明宗在日,素谓上非其子,黜之江南,召奎章阁学士虞集,书诏播中外,而不言顺帝为何人之子,盖讳之也。予年二十时赴江西乡试,于馆人家见旧乐府一帙,内有《沙漠主》一篇,云杨廉夫所作。予方从事科举之业,不暇录,但记其篇末句云:“吁嗟乎凤为鸠,龙为鱼;三百年来龙凤裔,竟堕左衽称单于。”又识其后云:“宋太祖之德至矣。肇造帝业,不传诸子而传诸弟。太宗负约,金人之祸,举族北迁,而太祖之末孙复绍大统,有江南者百余年,为元所灭。而瀛国公之子,阴纂元绪,世为漠北主,天之报太祖一何厚哉!”其言颇与应合,近考《铁崖乐府》无此篇,岂出于假托耶?新安程克勤录此诗示予,因具疏予所闻见者以广异闻云。

——《跋闽人余应诗》

明朝三重火

元朝末年,红巾军大起义,因为红巾军尚火德,火色为红,所以他们就往头上裹红巾。不过这跟火克金没啥关系,红巾军只是随了宋朝的德——他们一直打着“复兴宋室”的旗号,最早起事的韩山童就曾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

可韩山童造反没多久,局面还没打开,就被元军“咔嚓”了。他的老朋友、好帮手刘福通继续扛大旗,在公元1355年占领亳州,建立政权,国号就叫“宋”。刘福通让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做了皇帝,号为小明王,可这位小明王始终没有恢复传说中的赵姓,可见所谓宋徽宗多少世孙云云全是瞎扯。

当时满中原到处都闹红巾军,最终颠覆了元朝政权,可胜利果实却被一个和尚加乞丐出身的家伙给窃取了,那就是朱元璋。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称帝,建立明朝,然后到了八月份,明军就攻入大都城,把元顺帝给赶回草原上去了。明朝的德性接续红巾军,也是火德,据说,“明”这个国号就代表了“三重火”。明是汉人王朝,汉朝是火德,称为炎汉,这是一重;明朝天子姓朱,朱就是红色,红色属火,第二重;“明”字拆开是日月,“日者阳之极也”,日配朱色,又一重火。

然而这只是民间说法,事实上并没有资料证明明朝政府曾经正经宣告过德性。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让大臣们研究一下尚色的问题,于是礼部就表态了:“我们考究历代的尚色,夏朝尚黑,商朝尚白,周朝尚赤,秦朝尚黑,汉朝尚赤,唐朝服装尚黄,旗帜尚赤,宋朝也尚赤——看起来尚赤的比较多,咱们应该也尚赤。”朱元璋大笔一挥,准了。就连相关尚色这种问题都没把德性扯进来,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