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宋代以降(第7/14页)

从这两次争论就可以瞧得出来,金人对五德之说有多么热衷了。

就这一个也像太医

金章宗是泰和二年定下的土德,可是仅仅四年以后,在金国境内就冒出了他的掘墓人——公元1206年,蒙古族的铁木真在斡难河畔大会草原各部,自称“成吉思汗”。从此蒙古铁蹄踏破欧亚大陆,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无论是刚改了土德的金朝,还是仍然延续火德的南宋,最后全都被蒙古给灭了。

公元1271年,那时候南宋还在苟延残喘着没有灭亡,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正做着蒙古大汗。不过他这个大汗是虚的,老家草原部族,还有西边儿先后建立起来的四个汗国全都不怎么听话,他真正能够控制得住的疆域还是中原汉地。既然如此,忽必烈就琢磨着,咱不如改个汉式国号,摇身一变当中国王朝得了,老子也干脆做一回中国皇帝。

那么,起个什么汉式国号才好呢?忽必烈就向他的大参谋刘秉忠问计。这位刘秉忠可了不得,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学识渊博,乃是“顺德学派”的资深博士后。“顺德学派”又叫“邢州学派”,是一票汉族士人,除刘秉忠外还包括张文谦、张易、王恂、郭守敬等人自发组成的一个学术团体,跟传统的儒士不同,他们喜欢研究科学技术,在天文、数学、水利工程、土木建筑方面全都取得过很多重大成果。郭守敬测量过子午线,编制过《授时历》,开凿过运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刘秉忠呢,他帮忽必烈建造过大都城。

且说刘秉忠领了忽必烈的课题,回去狂翻古书,最后从《周易》里找到一句“大哉乾元”,意思是天道真是太浩渺无垠啦,觉得这句子很棒,意思超级吉祥,于是建议咱就取这个“元”字,定国号为“元”吧——元朝就这么着建立起来了。

其实除了“大哉乾元”之外,“元”这个国号还有更深远的意义,也跟五德学说相关。要知道,金朝是被元朝的前身蒙古帝国攻灭的,金属土德,五行相生,土生金,所以元朝该是金德。八卦配五行,乾、兑属金,震、巽属木,坤、艮属土,离属火,坎属水,所以这个尚金的新王朝才会使用“大哉乾元”当吉祥话。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的时候,诏书里有一句“握乾符而起朔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顺德学派最讲科学,可是那个时代科学是跟迷信搅和在一块儿的,比方说建筑学就跟风水如胶似漆,天文历法那更是没跑儿。要是光能望天观星,却说不出对应啥人啥事儿来,大家伙儿都得当你是野狐禅。所以顺德学派这帮人,包括刘秉忠、郭守敬全都神神叨叨的,忽必烈基本上把他们当国师用。

蒙古帝国改国号为元的时候,南宋正处于咸淳七年,还在苦苦支撑,所以两朝从五德上来论,还是谁也生不着谁,谁也克不着谁。然而八年以后,元将张弘范灭宋于崖州,问题立刻就凸显出来了——宋是火德,火克金,和现实正好调了个个儿。后来元朝大力禁止图谶之说,也不知道是不是怕被人瞧出这个破绽来。

这事儿要搁到别的朝代,早该开会研究改德了,然而蒙古人都是倔脾气,死活就是不改——俺就金德怎么了?金被火克又怎么了?火德的宋朝还不是被俺给捏掉了?公元1294年,忽必烈驾崩,传位给孙子铁穆耳,也就是元成宗,元成宗才刚继位,就有个叫洪幼学的南方人跳出来起哄,结果遭到暴打——这位洪幼学究竟说了些什么,史书上没记,光说他“妄言五运”,估计就是建议改德来着,然后可耻地失败了。

可惜那些住在元大都的“北京元人”们猜得中这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尾,就在他们还美着的时候,真正克他们的火德悄然而生——那就是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