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下日落太原城北汉的顽强存在(第5/13页)

老天爷看到刘崇这么辛苦,想让刘崇回家休息休息。天降大雪,一直下了十多天,北军冻死冻伤无数。萧禹厥也想家了,契丹军也冻伤不少,连夜撤军回去了。刘崇还赖着不走,这时周朝援军已经赶到,北汉军已经冻傻了,经不过周军招呼,溃散而逃,周军一直送到霍邑才收兵回去。刘崇坐在太原城中的火炉子边大骂这鬼天气:“早不下,晚不下,朕什么出兵什么时候捣乱,可恶!”

吃过几场大败仗,刘崇总算领教到郭威的厉害了,知道郭威在一天,他别想占到郭威半点便宜,只好呆着太原城慢慢盘算吧,希望郭威早点死,当然也希望自己能多活几年。

刘崇一边在河东积蓄实力,一边盼星星盼月亮般的等待郭威的死讯。北汉乾祐七年(公元 954年)正月,好消息传到太原:郭威病死,皇养子晋王柴荣嗣位。

刘崇激动的差点哭出来:“逆贼!该死久矣!”,刘崇知道自己的机会又来了,不顾自己已经六十岁高龄,带着三万大军,会同契丹武定军节度使杨衮所部万人,以北汉头号大将张元徽为前锋,汉辽联军过团柏谷(今山西祁县东),黑压压朝潞州(今山西长治)扑来,兵锋所及,见者心惊。

周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刚开始也没拿刘崇当个人物,提兵屯于太平驿(今山西襄垣西南),想和刘崇掰掰腕子。北汉大将张元徽诈败诱周军深入,大败周军,折了千把弟兄。李筠大骇,逃回潞州固守不战,急急向汴梁发出求救信号。

刚刚继立大周皇帝的柴荣,雄武过人,早有一统四海之意,本就想刘崇开刀。既然刘崇送上门了,那就会会吧,北汉乾祐七年(周显德元年,公元 954 年)二月,柴荣亲率周师北上。

刘崇听说周军援兵正在北上,觉得与其让两路周军会合后再打,不如先敲掉援军,然后再取潞州不迟。刘崇的这个思路其实是正确的,他断定李筠不会抄自己的后路,而且自己以逸待劳,等这路周军过来时,一举可擒其将。

只是可惜,刘崇即将要遇到的对手是史称五代第一明君的柴荣,而且此时刘崇并不知道周军带队的居然是柴荣,放心南来。汉军南下,周军北上,汉乾祐七年(公元 954年)三月,两军终于在高平(今山西高平)狭路相逢。这时刘崇才知道柴荣来了,刘崇笑道:“来就来吧,小子,今天让你知道老爷的厉害。”

北汉军和周军先尝试性的交了手,北汉利稍有不利,刘崇命退至巴公原,布列三军,等待柴荣过来。刘崇看到周军人数不多,大喜,督军前攻。杨衮劝他: “柴荣善用兵,陛下宜慎之。”刘崇不听。这时南风大起,刘崇刚要下令,枢密学士王得中苦劝:“风势北向,我军逆风,如何作战?请陛下稳守勿战,以待时机。”刘崇大怒:“老措大!少在这里蛊惑军心,朕今日必擒郭家小儿,再说废话,朕手中剑可认不得你!”

刘崇举剑大喝:“杀!”北汉军见皇帝下了令,由张元徽率领,逆风进击周军右阵樊爱能、何徽部。刘崇眼光不错,看上了这两个饭桶,樊受能和何徽见北汉军冲他们杀过来,狂呼乱叫,四散奔逃。周军右阵中多数投降北汉,形势在这里发生逆转,对柴荣非常不利。柴荣知道生死一线间,拔剑喝令将士冒矢前攻,大将赵匡胤纵马杀入阵中,周军士气大振,海啸而出,两军惨烈厮杀。

张元徽在乱阵中来回冲杀,没想到战马突然扑倒于地,张元徽摔了下来。周军见有利好,乱刀齐下,张元徽惨叫而亡。北汉军全仗着张元徽鼓舞士气。张元徽阵亡,北汉军大乱,被周军近乎全歼。杨衮见要坏事,不想死在这里,拔腿溜了。

刘崇见败局已定,知道现在除了逃跑没有第二个选择,带着余下的百余个骑兵抄雕窠岭小路狂奔。天晚夜凄迷,不知方向,抓了一个当地村民带路,不知道这个村民不是周军间谍,竟然把刘崇一行带入了晋州。天亮才发现不对,刘崇吓的魂都飞了,杀掉向导,转向北走,好容易逃到太原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