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当年证物(第2/4页)

离开罗家时,李沧海将身上所有的银两全部塞给了罗通。

他看的出来,罗忠已经病入膏肓,已没有太多时间可活。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全力让这位忠义之士,在生命的最后不留遗憾,所以他要加紧寻找真相。

两人快马加鞭的赶往洛阳府,来到洛阳府后,他们没有和任何人废话,直接朝着证物间走去。

李沧海严肃的神情,让洛阳府尹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大错而不自知,忙跟在李沧海屁股后面。

“打开!”来到证物间,李沧海沉声吐出了两个字。

洛阳府尹忙命人打开铜锁,弓着身子道:“大人,您这是……?”

李沧海推门,带着陶箬竹走了进去,随即一转身对着洛阳府尹等人道:“没你们的事了,各自忙去吧!”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行礼后,各自返回。

证物间是用来储藏各个案件证物之处,偌大个房间并排放着数十排木架,每个木架上都放着各类证物,生锈的砍刀,折断的利剑,以及沾血的石头。

对于证物间,李沧海起初也感到惊讶,没想到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保存证物的观念。

直到他升任正阳县令之后,才知晓这是吏部的考核手段之一。

对于官员,吏部每年都会进行考核,这考核的指标之一就是破案率。

通常来说,破案率越高的官员,得到提拔的几率越大。

但这种情况之下,就会使得某些官员为提高破案率,妄造假案。

吏部为了解决这种事情,就下令各级府衙必须备有证物间,待吏部考核之时,结合证物对各个案件进行对比。由此而判断官员是否造假。

虽说这种方法尚不完善,但在古代社会却是已经进步许多了。

证物间内除了并排的木架之外。还有许多堆积起来的木箱,木箱之中放着年代久远的证物。

“大人。这么多东西,要如何寻找啊?”陶箬竹看着满屋子的证物,有些头疼起来。

李沧海看了下周围,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离开罗家之时,李沧海曾问过罗忠,那木盒的存放之处,但罗忠毕竟年事已高,加上他只来过一次,早已忘记具体的存放之处。

李沧海思索了片刻。沉吟道:“既然那东西是在十四年前被放于此,那就先找一下十四年前的箱子。”

十四年前的箱子被押在两个木箱子下面,但那些箱子异常沉重,李沧海又喊了几名衙役帮手,才将两个木箱给抬了下去。

打开木箱之后,李沧海等人在里面仔细的翻找着。

然而,几人反反复复的将里面的东西找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罗忠口中所说的那个木盒。

“大人,这可如何是好?难不成要将这里所有的箱子都打开找一遍不成?”陶箬竹挠着头。不无泄气的道。

这么多箱子,若是全部找一遍,单凭他们几个人,根本不可能完成。

李沧海站起身来。他拍了拍手,仔细地看了看周围,眉头一时间皱了起来。

“放在木箱里的证物都是时间过的太久。由法曹一件件清点之后放进的,而那木盒则是洛阳府尹亲自存放。应该不会在木箱之中。”李沧海想了想,他仔细地观察着周围。把自己想象成了当年的洛阳府尹。

从罗忠口中,可以看的出来,当年的洛阳府尹是名忠义之士。

他同三法司一起主审秦复案,但却并未因此而屈服于李林甫,而是将那些所谓的‘证据’给藏了起来。

那么,他之所以藏起这些‘证据’,原因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秦复沉冤昭雪之时,可以当作真正的证据,展现给天下人。

罗忠说过,他们同一年相继辞官,吏部尚书是最先辞官归隐,惨死于山贼手中。

那时,他们余下三人皆已心有猜测,这是有人想要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