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战国时之“百家之学”(第5/14页)

陈仲子,亦当时特立独行之士也。孟子曰:

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避兄离母,处于于陵。(《滕文公》下,《孟子》卷六页十五至十六)

荀子曰:

忍情性,綦溪利跂,(王先谦云:“犹言极深离企”)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陈仲、史也。(《非十二子篇》,《荀子》卷三页十三)

《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者曰:

于陵仲子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齐策》,《战国策》四,《四部丛刊》本,页六五)

陈仲子弃富贵而居于陵,“身织屦,妻辟”,以兄之禄及室“为不义”。吾人虽不知其何以以之为不义,要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且名闻诸侯,为当时统治阶级所深恶,必亦一时名人也。

三 【许行、陈相】

许行、陈相为《汉书·艺文志》所谓农家者流。孟子曰: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价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价相若;五谷多寡同,则价相若;屦大小同,则价相若。(《滕文公》上,《孟子》卷五页八至十五)

《汉书·艺文志》谓农家者流,“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此派学者对政治社会,均有极新理想制度,虽其言不多传,然据孟子所述,亦可见其大概矣。

【注】钱穆先生以为许行即墨子之再传弟子许犯,农家出于墨家。(见所著《墨子》第三章)

四 【告子及其他人性论者】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道性善”。于是人性与道德之关系,成为当时一问题。当时与孟子辩论此问题,而与孟子持不同意见者,以告子为最显。《孟子》云: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棬。”(《告子》上,《孟子》卷十一页一)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告子》上,《孟子》卷十一页一至二)

告子曰:“生之谓性。”(《告子》上,《孟子》卷十一页二)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告子》上,《孟子》卷十一页三)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酌则谁先?”曰:“先酌乡人。”“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告子》上,《孟子》卷十一页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