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十月围城(第9/18页)

赵楷并不甘心,对何灌说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

何灌说我认得,但手上的剑不认。

双方僵持了一阵,何灌说大局已定,郓王你认输吧。

赵楷一声叹息,放弃了动武的打算,这位北宋帝国史上文凭最高的皇子的皇帝梦最终破碎,退出了政治舞台,一年后成为了一个性懦体弱的废人;两年后,跟随父兄一起成为了女真人的俘虏。

也就是这一天,完颜宗望(韩离不)的东路军打到了庆源府(今河北赵县),而之前,北宋帝国则完成了轰轰烈烈的政权变更和彻底的政治洗牌。

性格比赵佶更为软弱的赵桓会比风流才子型皇帝更适合迎接即将来临的暴风骤雨吗?帝国没有人考虑清楚这个问题。

钦宗上台后,迅速调整领导班子,任命李邦彦为太宰,吴敏为中大夫守门下侍郎,李纲为兵部侍郎,耿南仲(原太子东宫太子詹事)为签书枢密院事,封种师道、何灌为都统副都统,统帅河北河东两路军马,应付危局。

新的领导班子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如何阻击迅速南下的金军东路军。

黄河天险,守住黄河渡口,已经是开封的最后一个屏障。

而在赵佶正式退位的前一天,已经派宦官梁方平(为什么又是太监)率七千禁军精锐赴浚州守黎阳津北岸;赵桓上台的第三天,又派刚在内禅事变中立下大功的何灌率兵二万赴浚州守南岸渡口。

三万精锐加上黄河天险,应该能抵挡女真人一段时间吧。

但帝国此时终于开始为百年来对武将的不公待遇埋单,事实证明,一个优秀的武将胜于任何天险强兵,而率七千精锐守险关的梁公公到了黎阳根本没想过如何布防迎敌,而是想着如何过春节,整日与部属饮酒为乐。金军杀到,梁太监吓得差点尿裤子,拔腿就跑,七千人大溃逃。

在南岸驻守的何灌看见北岸溃逃,连忙烧了黄河浮桥。

浮桥一烧,来不及过河的宋兵被金兵追赶射杀到河中的有几千人,场面惨烈。

何灌转身,发现自己的部下开始逃跑——没办法,帝国除了西北军,这些年谁打过仗,从东京出征时,这些兵士好多连马都骑不稳,得两只手牢牢抓着马鞍,其战斗力之差可想而知,看着对岸如狼似虎的金军,他们腿都是软的,反应只能有一个——跑。

何灌空有河东名将之称,在最关键的时候竟然控制不住自己的部队溃逃,只好退到泗水关,放弃了在黄河南岸的坚守。

东路金军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就来到了黄河边,他们千里奔袭,并没有准备好渡河船只,只是搜集到宋军残留的十余只小船后,花了近五天的时间才把六万大军从黄河北岸搬到黄河南岸。

完颜宗望(韩离不)过河后,望着奔腾的黄河水不禁感叹,说南朝真的无人了,如此黄河天险,若在此有一两千精锐驻守,我们也跨不过去。

东京开封,这座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就这样呈现在女真人眼前。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初二,浚州失守的消息传到开封,太上皇赵佶听了,挥动他那早就想扇动的翅膀——飞。

第二天,他,就宣布去亳州烧香。

太史官给他算了一卦,说初四走比较吉利,但初四他都等不及了,于初三夜就带着皇后、皇子和帝姬(公主)乘船南逃,不仅当皇帝的儿子没来得及为老爹设宴送行,连昔日的那几个心腹也没透风。

但一听昔日的老东家跑路后,蔡攸、童贯等人还是义无反顾地跟随老东家南逃,他们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已是落水狗人人喊打的他们只有死抱赵佶这块枯木当救生圈了。

老子跑了,儿子的心里也发毛了,虽然在初三下了亲征诏书,但对首都的防御能力毫无底气。而在初四早上,群臣商议的时候,以宰相白时中为首的大臣又提出了放弃东京出幸襄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