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帝国(第2/6页)

奥托一世及其后继者对瑞士地区的经营,无疑对当地的“封建化“起到了推动作用。这里所谓的“封建化”是指由于从公元8世纪开始维京人、马扎尔人、萨拉森人的入侵,原有的自由农民民兵制度无法抵御新的入侵,取而代之的是骑士—堡垒的防御体系。自由农民为了获取领主的保护,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自由和财产,忍受原来没有的赋税和劳役,成为修道院、大小领主的被保护人。奥托一世及其父亲“捕鸟者”亨利均是这个“封建化”浪潮的推动者之一。

但是要看到的是,相比起当时欧洲的其他区域,瑞士特有的地理和经济模式使得当地的“封建化”程度要低得多。换句话说,在当时的瑞士,有更多的自由农民。

正如笔者在本文开头提到的,瑞士的绝大部分土地,尤其是日后成为独立核心区域的林州,并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经营,山间牧业才是主要的经济基础,而高度分散的山间游牧根本无法以封建庄园的形式经营。艰苦的游牧生活和山间脆弱的生态环境迫使这些瑞士山民们既骁勇好斗,又必须学会相互合作、遵守共同的规章约定。这种矛盾的性格无疑是步兵的好材料。最后,在阿尔卑斯的高原与深谷有许多人迹罕至之处,当地农民经常进入里面拓殖,庄园领主是很难控制这些农民的。

另外,瑞士是由农民起义而非传统强大的贵族建立起来的国家,还有一个可以说幸运也可以说不幸的原因。那就是当地最强大的几个贵族家族都在即将成功控制瑞士建立统一国家时要么绝嗣,要么有了更好的地盘,将主要注意力转移到新领地去了。以策林根家族为例子,这个原本控制着巴登地区(德国西南部的一个州)的家族在公元1070年获得了帝国对勃艮第王国的代理权。他们在瑞士苦心经营,结果到了1218年,这个家族在瑞士的支系绝嗣了,领地也落入了克伊堡家族之手。而1264年克伊堡家族也绝嗣了,他们的绝大部分领地落入得名于士瓦本公国一座城堡的哈布斯堡家族之手。控制着瑞士大半领土的哈布斯堡家族眼看就可以加冕为瑞士之王,不想在1273年,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结束了德国历史上有名的“大空位”时代。这位新任帝国皇帝的死敌便是当时的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对方利用“大空位”时代的混乱,吞并了奥地利公国。鲁道夫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传唤奥托卡来到帝国国会受审并交出奥地利公国,奥托卡自然拒绝了鲁道夫的要求。于是战争爆发了,鲁道夫经过两次战争击败并杀死了奥托卡,奥地利公国自然也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

◎ 上图为1378-1417年的教会大分裂,下图为1536年的瑞士联邦地图。

◎ 鲁道夫一世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徽章。

相比起富庶肥沃的奥地利公国,群山之间的瑞士绝对是苦寒之地,哈布斯堡家族很快将自己的统治重心由瑞士迁往了奥地利。当1291年鲁道夫离开人世时,他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留下了一片横跨法德两国、从阿尔萨斯到维也纳的广袤土地。也正是在这一年,瑞士林州的三个城镇:施维茨、乌里和翁特瓦尔登签订了一份永久同盟条约,这就是瑞士邦联的立身之本——神圣盟约。这个联盟又往往被称为三林州联盟。

施维茨是林州中最好勇斗狠的一个,曾于1313年出兵攻打自己的北邻艾恩济得耳恩修道院。凶狠的施维茨人攻破了修道院,并将其中抢掠一空,还抓了一批修士作为人质。这场冲突的原因是为了争夺高地草场,本来这种事情在当地很常见,但问题是这个修道院早已得到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保护。施维茨人的行动无异是在与旧主宣战,加上三林州当时还公开支持与哈布斯堡家族争夺帝国皇位的巴伐利亚的路易。因此当时的帝国皇帝哈布斯堡家族的弗里德里希宣布三林州不再受帝国法律的保护,随后由其弟弟利奥波德一世率领大军征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