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帝国(第4/6页)

莫尔加藤之战对于当时的整个欧洲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之前无论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支持者还是敌人,都不认为施维茨人能够击败奥地利人的进攻。因为在漫长的中世纪里,骑兵都对步兵享有绝对的优势,一两百名骑士击败数千乃至上万敌军的战例屡见不鲜。而且利奥波德一世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个有能力的指挥官。即使是对施维茨人最乐观的人,也认为他们最好的结局不过是通过坚壁清野迫使奥地利人撤退,换取一个比较体面的和局。但不管奥地利人怎么诅咒这群“凶残的叛徒”,联盟们还是用自己的胜利说明了一切,不但证明了他们有力量赢得独立,甚至还能将联盟扩大到整个瑞士。

莫尔加藤之战的胜利让联盟与哈布斯堡家族的和平道路走到了尽头,因为假如哈布斯堡家族不能惩罚这群武力反抗他们的山民,那他们在整个瑞士的统治都会土崩瓦解。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场胜利也让瑞士境内一些其他企图争取独立的势力看到了希望。在1323年8月的隆格尔恩条约为双方带来了短暂的和平时,联盟迎来了一个新的盟友——伯尔尼。

与联盟的创立者三林州不同,伯尔尼并非牧民与农夫的简单联合,这座由策林根家族兴建于1191年的城市原本是作为一座军事堡垒存在的。从地图上不难看出,这座兴建于河湾处的城市三面都被河水所包围,与陆地相连的唯一一面也被高耸的城墙严密地保护着。当策林根家族绝嗣之后,这座城市又依附于克伊堡家族,当1264年克伊堡家族也绝嗣之时,伯尔尼却没有如该家族的大部分领地一样,接受哈布斯堡家族的保护,而是想方设法成为了帝国的直属城市。作为策林根家族的旧臣,实际主宰伯尔尼命运的冯·步本贝格家族的历代家主一向野心勃勃。当策林根家族绝嗣之后,冯·步本贝格家族就一直通过强力和阴谋将自身的势力深入到周围的奥贝格、米特兰、泽兰等地区,企图建立从属自己的新霸权。当然,由于其军事力量的相对弱小和财力的充沛,伯尔尼通常采用金钱赎买周边弱小的封建领主领地的办法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果对方拒绝出售,他们就向临近领地的农民授予市民权,因为领地里的农民对领主有缴纳税收、承担劳役等封建义务,而且在经济发达的伯尔尼附近有更多的经济机会,所以那些领地的农民在得到承诺后往往会迁徙到城墙周围,成为“近城市民”。如此一来不但增强了本身的人力,而且还为蚕食临近的领地埋下了伏笔。

三林州对哈布斯堡家族的胜利让老谋深算的伯尔尼人看到了机会,在他们看来,出现三林州这样一个哈布斯堡的死敌实在是上帝赐给自己实现霸权的臂助。因为在克伊堡家族绝嗣之后,哈布斯堡家族将自己看作是克伊堡家族遗产的继承者,这本身就是对伯尔尼独立地位的重大威胁。而从三林州一方来看,他们虽然在军事上赢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其有限的人力和资源决定了他们在经济上无法自给。虽然三林州与哈布斯堡家族达成了休战协议,但控制着高原各个谷地间贸易线路的奥地利人肯定会通过禁运的办法打击战场上没有办法战胜的敌人。因此伯尔尼与联盟在1323年的结盟也就顺理成章了,对于伯尔尼来说是多了一群牙尖爪利的猎犬,而对于三林州来说,则解决了因奥地利人贸易禁运而造成各种战略资源短缺的燃眉之急。

显然从长远来看,这个反哈布斯堡盟约实际上对伯尔尼更加有利。虽然林州的山民们是联盟的创立者,但伯尔尼的经济和地理优势却决定了盟约的主导权将会逐渐落入他们手中,而且伯尔尼的加入也将这个盟约的性质由自保逐渐转变成扩张。联盟与哈布斯堡家族的战争中山民反抗领主的成分越来越少,以伯尔尼、日内瓦等中世纪城市联盟与哈布斯堡家族争夺瑞士高原地区的霸权战争的成分越来越浓,这一点在1339年的伯尔尼—弗里堡战争中表现得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