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训练与军团的内部结构(第5/6页)

◎ 长柄斧。

长柄斧是从丹麦斧“斯巴思”演变而来的,一般被认为诞生于公元1500年之后,在16-17世纪闻名于东欧。但中世纪的手稿显示,公元1250年起就出现了类似的兵器。

◎ 长柄刀。

◎ 手持长戟的士兵。

长柄斧在外形上与长戟不同:斧身背面没有钩子,其顶部也没有矛头。绝大多数长柄斧的斧头部分都和一把切肉刀差不多,但斧身和长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不止一种:要么通过两个插孔(一个插孔与斧身顶部平行,另一个插孔位置要低一些,与斧身底部平行),要么通过斧身顶部的一个插孔插入,再将斧身底部的一端固定在长杆上。这种兵器的使用方式与其他长兵器截然不同:斧身很长,经常超过60厘米,斧柄很短,不到1.5米。因此它更多地依靠斧身的重量而非挥动斧柄的力量来杀伤敌人,与它的前身斯巴思极为相似。

除了以上列举的种种外,军团常用的冷兵器还有欧式的阔剑、细剑、重斧和中亚风格的钉头锤等,这里就不赘述了。

15世纪初,火器开始流入奥斯曼境内,早期的火器由于有着射速慢、精度差且射程短、经常出故障、射击后的烟尘容易把衣服弄脏(加尼沙里军团士兵多爱干净)等弊端,并不为惯用弓箭的奥斯曼所喜,军团更是只有很少的几个团装备了它。然而,15世纪中期对匈牙利的战争让奥斯曼人认识到了火器的巨大潜力,再加上它的可靠性在不断提高,军团终于逐渐接受了它。绝大多数加尼沙里士兵在短时间内都装备了火绳钩枪和火绳枪,枪术也很快成为军团的一项重点训练科目。

◎ 奥斯曼火绳枪。

奥斯曼人用的火绳枪在长度和口径上都要大于欧洲的同类产品。最大的可以发射重达80克的铅弹,最轻的也能发射22克的弹丸。尽管火枪在军团中的普及速度很快,但突厥弓却仍在军团装备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曲复合弓与火器混杂使用的情况持续了很久。17世纪以后,加尼沙里士兵们拒绝像欧洲人那样,在步枪上装上刺刀。因为后者对部队的统一性要求很高,军团士兵厌恶地称其为“异教徒的武器”。这使得军团在与经过军事革命改造的新式欧洲军队的作战中渐落下风。

军团的防护性装备有铠甲、头盔和盾牌。

铠甲叫“泽拉·古雷克”,起源于15世纪,这件短袖身甲能将整个上半身身躯除胳膊外的主干部分完全覆盖,铠甲上端带有护颈,下端则是长长的、一直下垂到小腿上的甲裙。附有一条长及膝盖并带有护膝的甲裤。身甲为锁子甲式,前胸和甲裤大腿部分有铁叶甲片加固,甲片用铆钉和皮带固定在身甲上,表面绣有叶片图案和宗教铭文。

◎ 铁叶甲。

头盔是黄铜质的,有多种形状。较为常见的下端为圆筒形,上部为圆锥形,很像一个游牧民使用的帐篷。头盔表面刻有经文,中间连着一根可以滑动的长条形护鼻,护鼻底部呈水滴形。头盔底部和面甲顶部各开有两个半圆形的小孔,四个小孔上下嵌合成2个圆形的视孔,不至于影响佩戴者的视力。这种头盔只能覆盖人的半个面颊,因此下端还连接有面巾状的锁子甲,以保护面颊的下半部分和护颈。这种面巾盔在军团成立初期较为常见。

◎ 面巾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