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2/6页)

呵呵,这样的时代真是人心隔肚皮,每一个人看上去都可疑。

没后路可退

陈登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劝吕布把韩、杨二人赶到山东去。

陈登对陈珪说,此二人留下来比离开要好。他们如果能待在徐州,他可以想办法诱其杀掉吕布。

陈珪笑了。觉得儿子是在痴心妄想。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杀掉另一个人,有时候易如反掌,有时候难如登天。

不仅要看有没有利益,还要看有没有勇气。

不仅要看有没有勇气,还要看有没有人心。

作为反水之将,韩、杨二人心中最大的阴影是没有归属,不知道自己的主子是谁。所以他们防着吕布,反过来说也一样,吕布防着他俩。

提防心一起,吕布就不容易杀了。

再一个是人心的问题。

徐州最早是陶谦的徐州,后来是刘备的徐州,现在呢,可能还不完全算是吕布的徐州,但和这二位反水之将相比,徐州的士气人心是向着吕布的,人心所向决定着杀吕布绝无可能。

既然如此,那韩、杨二人如果留在徐州想生存下来只有一条路。

忠于吕布。真心地忠于吕布。把自己和吕布连成一个利益体。

所以韩、杨二人必须走,绝对不能让他们和吕布连成一个利益体。

陈珪仰望天空,将这一条条道理分析给陈登听。陈登终于明白,原来让一个人死实在是最高深的学问,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需要一切的机缘巧合。

同时,对于父亲洞察人心之细致入微,陈登佩服得那叫一个五体投地。

领着败军回到淮南的袁术认为自己并没有失败。

失败的是韩、杨二人。袁术以为,韩、杨二人做人太失败了。一个人在一生中反水一次叫弃暗投明,反水两次那就叫弃明投暗,或者说瞎了狗眼!

不错,袁术的自尊心确实受到了打击,致命的打击。

韩、杨二人如果是向曹操反水去了,袁术还没这么痛苦,现如今,此二人选择的是吕布,这让袁术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产生了深刻的怀疑,难道我现在混得还不如吕布吗?

便要报复。当然了,报复是要讲实力的。对现在的袁术来说,他最缺少的就是实力。

新败之后缺兵少将。

袁术打算借兵。

袁术以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借的,包括生命。所以他觉得,借兵之举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谁也没想到,他会向一个最不可能的人去借兵。孙策。

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

这是孙策现在的人生感悟。袁术让他明白什么叫能屈能伸,什么叫一个人的柔软身段。但是孙策以为,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在底线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没有底线的人,谈不上能屈能伸。

无底线之人永远是弯曲的,不能直立,比如袁术。

所以孙策狠狠地拒绝了袁术的请求,并表达了势不两立的决心。

袁术怒了。

在袁术心目中,自己这是帝王之怒。不管别人承不承认他是帝王,袁术却是早早地自己承认了。

袁术一向以为,有些东西别人承不承认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承认。

自己认为行,才是真的行。

为了充分体现一个帝王的雷霆万钧,袁术悍然决定,要让孙策死翘翘。与此同时,他还暴了粗口:“黄口孺子,何敢乃尔!吾先伐之!”

他的手下长史杨大将乐了。

不错,一个人藐视他人的存在不要紧,要紧的是别意淫自己。

在他看来,袁术现在就意淫自己了。以为光凭一个帝王的名号,全世界人立马就要在他面前瑟瑟发抖。

他力谏袁术认清形势,鸡蛋是不可以碰石头的。打吕布不行,打孙策就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