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3/6页)

袁术不响了。因为有一个事实不言自明:孙策比吕布强多了。

他只能暂时选择忍耐。

孙策却突然发觉自己无须忍耐了。

这样的时代真是实力说话。从一块传国玉玺起步而能据有江东的孙策豪迈地发现,他现在拥有了叫板袁术的实力。

特别是在袁术新败之后。

更特别是在曹操派特使向他表示亲近之意之后。

曹操的特使是在袁术生闷气的时候抵达江东与孙策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的。孙策愉快地发现,曹操同志对他很器重,“拜策为会稽太守”,并给他安排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起兵攻打袁术。

孙策一时拿不定主意。

不错,能成为会稽太守是好事,说明自己据有江东的现实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但是起兵攻打袁术,这里面却是机关重重。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总而言之,最后的受益人只有一个。曹操。

其实,孙策对曹操受益并无多大的抵触情绪,毕竟人家玩得大嘛,已然江湖一大佬,没什么可说的。他只是关心自己的利益,会不会成为替曹某人火中取栗的牺牲品?

要是这样,那就太不划算了。他可不能为了“会稽太守”这样一个虚名做得不偿失的傻事。

张昭无限悲凉地告诉他,没有退路了。

事实上,这不是两难选择,而是别无选择。

在张昭看来,接受“会稽太守” 的封赏和出兵讨袁其实是一回事。孙策别无选择,既不能拒绝“会稽太守”的封赏,也不能拒绝曹操“出兵讨袁”的提议。

那叫不识抬举。

所以,没后路可退。

在这个世界上,一般来说,只要你不是最强者,那就没后路可退。张昭无限悲凉地把这条人生真谛告诉孙策,孙策听得一脸凝重。

更要命的问题还在于,张昭认为,袁术并不好打,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袁术虽然新败,但多年经营的根基并未摧毁。所以打袁术,结局只有一个,两败俱伤。

当然,改变这种结局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那就是把曹操拉进来,大家一起来做局。

孙策的一脸凝重开始变得有些生动了。他很想知道,张昭所说的“大家一起来做局”是什么意思。

张昭接着往下说,只有曹操进来,才能打破孙袁并峙的局面,确保讨袁成功。即便孙军万一有失,也可指望曹军救援。

孙策想了想,有个问题还是不明白。那就是他的部队万一有失,曹军真的会救援吗?

张昭无法回答。

张昭以为,这不是人回答的问题,而是上帝回答的问题。大家一起来做局,局中人的立场是很重要的。当忠诚遭遇背叛,没有人可以救得了自己。除非上帝他老人家。

团结就是力量

围猎开始了。

这是一场四对一的游戏。四是指曹孙刘吕四方,一是指袁术一方。

作为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曹操心中是有自己的算盘的,那就是以孙策为主打,刘备、吕布敲敲边鼓,自己殿后。不妨这么说,在这场围猎游戏中,曹操和孙策是主角,刘备、吕布是配角。

但是刘备把自己变成了主角,他杀了两个人。

在山东企图称霸的韩暹和杨奉。

当然准确地说此二人是关羽、张飞杀的,不过下命令的人是刘备。

刘备以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标志不在于他所处的地位,而在于有没有做出出位的事情。

要上位,先出位。

刘备此举果然引起了曹操的重视。不请示就杀人,有气魄啊。

但是气魄背后是什么,是不是野心?

曹操不敢肯定。

他也不想肯定或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