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丢失美利坚(第4/7页)

1778年,法国向英国宣战,7月底的一场大战值得史家铭记。在整整4日的追逐后,奥古斯都·凯佩尔(AugustusKeppel)上将率领的英国舰队在布雷斯特外的韦桑岛(Ushant)追上了法军。英军指挥曾一度失误,让法军占了优势。之后两军又零星交火,双方都未有船只损耗。战后的问责让人忆及马修斯和拜恩事件,因为凯佩尔及其副将都经历了军事法庭漫长的审讯,心力交瘁。

1779年西班牙加入战斗后,法西联军的战列舰达到46艘之多。自1689年以降,每一场大战都带有英格兰会被入侵的隐患,但这一次法西联军带来的威胁远甚于比奇角之役,甚至要大于当年无敌舰队带来的威胁。韦桑战役后英军指挥权落在查尔斯·哈代(CharlesHardy)手中,此人能力不足,又过于谨慎小心。所幸的是,法西双方的合作也不融洽,极为误事;而巴黎当局就进攻怀特岛(IsleofWight)还是康沃尔争执不下。联军舰队在英国海岸处逗留太久,全无屏障遮拦,船只损耗严重,8000士兵病弱不堪。9月中旬,恶劣的气候条件迫使联军返航,入侵的警报才得以解除。联军此行确实让英国国民吃惊不小,但他们并未与皇家海军交战,只俘获了一艘在迷雾中误闯入敌营的64门火炮船“燃烧”号(Ardent)。

在大洋彼岸,美利坚起义军最初并没有自己的海军,但各大港口都有众多人从事私掠活动。约翰·保罗·琼斯(JohnPaulJones)于1747年出生于苏格兰,后在一艘怀特黑文(Whitehaven)的商船上做学徒,往返于英美两地。1775年起义开始时,他正在美国。当起义军成立“大陆海军”时,他当上了海军上尉。他在陆军基地指挥一艘18门火炮船“兰杰”号(Ranger),袭击了少有外国军队问津的苏格兰东海岸。他在离自己家乡不远处登陆,本想俘获当地领主塞尔科克伯爵(EarlofSelkirk)。在岸上,他纵容自己的手下打家劫舍,因为“在美利坚,英军也未手下留情”。他在贝尔法斯特港(BelfastLough)俘获了一艘小型战船,随后返航布雷斯特。1779年8月,他得以指挥一艘较大的帆船,42门火炮的“老好人理查德”号(BonhommeRichard),绕转到苏格兰北部。凭借着3艘帆船,他成功唬住了福斯湾当地的居民。平民手无寸铁,难以抵御;直到风向改变,琼斯才驶离此地。终了,“老好人理查德”号遇到了44门火炮的“塞拉皮斯”号(Serapis),一场血战后,琼斯将后者制服,但“老好人理查德”号自身也由于多处受损,于第二日沉没。琼斯的事迹在大洋两岸为人传颂,如此擅驭海洋,似乎只有德雷克才能比肩。他被视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海军创始人,不要看如今美国的海军实力如此之大,想当初基本也是白手起家。1945年海军军校的学生们还需牢记,琼斯是“重要的传统缔造者”,三明治伯爵也曾写道:“如果你要自比约翰·保罗·琼斯,你至少要有战胜联军舰队的实力。”7美国海军至今仍沿用古英语,如“Aye,aye”(好的,明白),“boatswain”(水手长),以及后来皇家海军用的“showaleg”(起床)和“wardroom”(军官室)在科幻小说《联邦星舰企业号》(USSEnterprise)中,就算船长能够通过分子分散和重组来瞬间转移,也还是依照海军惯例,从管道中登船。

攻占约克镇,上页图显示由于法军舰队封锁了约克河的入口,英军在约克河南岸的位置,以及海航的困难。切萨皮克湾战役(BattleofChesapeakeBay)就在这河口处打响,但是战争中托马斯·格雷夫斯(ThomasGraves)没能成功地驱逐法军。(美国国会图书馆)

1781年,身陷美国独立战争的英军遇到严重危机。康沃利斯(Cornwallis)将军指挥的英国陆军主力在弗吉尼亚的约克镇遭到围攻,法军上将格拉斯(DeGrasse)率24艘战列舰以及一支陆军部队到达切萨皮克湾,想助美利坚人一臂之力,恰好遇上英军中将托马斯·格雷夫斯率领的19艘战列舰队。两军并未真正交火,战斗也未起任何影响战局的决定性作用,但却极具战略意义。战斗中,格雷夫斯没有认真应战,这就意味着约克镇的英军得不到解救,康沃利斯将军被迫投降,这几乎可以算是这一世纪来大英帝国最为耻辱的时刻。英国在这场殖民地战争中已然失败,承认美利坚的独立只是时间早晚的事。现如今,英国面临的更严峻的问题是,在法国及其盟友海陆夹击、步步紧逼之下,大英帝国如何自保。1782到1783年间,英军上将爱德华·休斯(SirEdwardHughes)的分舰队与法军上将叙弗朗(Suffren)5次交手,虽然双方均未有船只损失,但在战斗中,法军多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