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四十一章 团体利益(第3/5页)

听到陈金平反问,他只是笑着拍了拍他肩膀:“安澜……水师战败的时候儿,你在哪儿?”

致远号战沉,邓世昌殉国,是这些他的前部下心中永远的痛。大雨当中,陈金平沉默的一下:“属下在平壤后路……当时恨不得能身代邓大人。”

徐一凡也收敛了神色,一指对面瑞兴府:“报仇的机会就在眼前!我当时立誓,致远号一条船,就要一万鬼子的命来换。还有经远,扬威,超勇……不快点收拾这里,怎么转兵去杀更多的鬼子?敌人多得很,要多杀点的话,就要你们抓紧时间!然后随着我转战天下!”

一句话就激起了陈金平本来就已经高昂的斗志,他猛的一擦脸上的雨水:“就八月二十四日!属下将胜利,亲手送到大人的马前!”

※※※

旅顺,黄金山脚下洋面。

夜色深沉,大雨淋漓。海上风波甚大,起伏不休。风架着雨雾,在翻涌的波涛上形成一道道的白雾,炮台上守夜的灯火,都忽明忽暗。

“杨大人,属下也就送到这里了……风浪这么大,大人是不是稍歇一下,等风雨停了再出海?”

在海滩上,一群人披着油布斗篷,正在殷殷送别。海面上有一条小火轮,正在随波起伏,船上水手都在冒着大雨固定索具,偶尔看一眼海面,脸色都有点仓皇。

这位从天津匆匆赶来的杨大人,一副文人的模样儿,可胆子真够大的。不仅冒着风涛,黑夜行船到了旅顺,气儿都没喘匀,还要在这样的气候天色下,趁夜渡海,直奔朝鲜境内的铁山!

他们是命不好,给点派了这么一个差使。就算不碰见鬼子的巡洋兵船,也难说有没有命能到!

给杨士骧送行的是北洋沿海水陆营务处的会办道员龚照屿,作为在北洋浮沉了十几年的官员。他也是给这场战事捧到这个位置上面的。原来他不过旅顺船坞事宜的总办,彻头彻尾的事务文官。甲午战事一起,水师上下已经缩回威海,陆师虽然也调了几个营头过来,但是没人愿意出来负责。谁也担不起战败的责任,最后将他捧了出来!他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几次请李鸿章调派大员来旅顺坐镇,或者将自己职位移交给陆师将领。可是北洋中枢已经乱了方寸,谁还来管他。他也就只有认命当这个送死的官儿了。

杨士骧昨夜赶到,他还以为中堂开恩,让杨莲房来接他的位置,却没想到这杨士骧和疯了一样,居然是要连夜偷渡到朝鲜境内的铁山!

握着杨士骧的手,也不知道是担心他的安危,还是想到自己的前途莫测,龚照屿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这个时候杨士骧却披着斗篷,只是抬眼看着头顶的黄金山炮台。低声问道:“守炮台的,是禁卫军的人吧?”

龚照屿忙不迭的辩解:“这是丁军门的节制!兄弟也是接了这个差使才了解的首尾,前面实在不知道哇!”

杨士骧淡淡一笑,大雨夜色当中,他脸色憔悴,眼睛红红的:“给他们守也罢……老哥,在朝鲜消息未曾传过来之前,旅顺万万不可有失!兄弟说句摆在前面的话儿,要是独独咱们北洋一个败报又一个败报传出来,而其他地方还是传捷,负担责任的北洋大员,中堂就要他们的脑袋!”

一句威吓的话吓得龚照屿脸色更加苍白了几分。连安居燕坐,风流儒雅的北洋智囊杨士骧都冒这种奇险不知道去做什么了,李中堂要砍人脑袋的话儿,那还真不止是说说而已!

慢着……杨莲房的话中意思是不是,如果其他地方传来战败的消息,他们旅顺这里万一有点什么不测,责任就小了许多?

都是官场打滚这么久的人了,听话中深意的本事都是一流。龚照屿疑惑不定的看着杨士骧,眼珠转来转去。杨士骧淡淡一笑,拍拍他的手背,说出了最掏心窝子的话儿:“龚老哥,你以为兄弟疯了?兄弟这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北洋奔走!成败毁誉,都不计较了。离了北洋,我们这些人什么都不是哇!兄弟跟在中堂身边那么多年,跟着中堂名满天下,但是也怨满天下!走到这一步,退下去也难哇……多少人跟着北洋有吃有喝有权,兄弟就是为了这些放不下这权位的人奔走啊!今天风浪这么大,还是要舍了这条命前行,怕的是迟一步,在铁山碰不到该碰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