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滇缅反攻(1943年10月~1945年1月)(第5/18页)

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中国远征军的作战部署了。

原来,1944年2月,远征军空军的一架运输机失事,意外迫降到腾冲,飞行员和机载少校被日军抓获,该少校身上恰恰带有远征军的电报密码本。日本人根据密码本,很快破译了远征军的来往电报。奇异的事情在于,出了这样的大事故,远征军这边没任何反应,既没有人对此负责,也没有更换电报密码本。是不知道飞机失事,还是不知道该少校携带密码本?不过显而易见的是,当时远征军长官司令部正在混乱中,陈诚刚刚离职,卫立煌还没过来。

5月11日,怒江东岸北面的霍揆彰第20集团军(周福成第53军、方天第54军,阙汉骞代理)在12个渡口乘坐橡皮艇强渡怒江;紧接着,东岸南面的宋希濂第11集团军(王凌云第2军、黄杰第6军、钟彬第71军)派胡家骥第88师等少量部队渡江,去攻打平戛、哈林和红树木几个据点。由于破译了远征军的作战计划,驻滇西芒市的日军第56师团长松山祐三在中国军队发起攻势前,已紧急将松山、龙陵一部兵力调往腾冲方向。

渡过怒江后第五天,1942年5月16日,胡家骥第88师在平戛附近作战时,缴获了日军一份情报,情报显示日军已经往腾冲调兵,才知道远征军进攻腾冲的计划早就泄露。据说当时卫立煌一拳头砸在沙盘上,他没法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针对龙陵日军抽兵北上驰援腾冲,卫立煌决定立即顺势改变作战部署,令宋希濂第11集团军全部渡江,去拿下龙陵。对宋来说,此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一部打惠通桥西桥头日军扼守的松山,主力绕过松山,直接打龙陵;另一个是,以主要兵力打松山,一部控制在松山和龙陵之间负责打援,并对龙陵构成攻击态势。反复权衡后,宋希濂选择了第一个方案。在私下里,他认为:松山说到底不过是在打龙陵的过程中顺手拔掉的一个钉子。

5月底宋希濂作出决断。没想到的是,当他的部队拿下松山时,已经是初秋的9月了。

十攻松山

松山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紧邻着天险怒江,属横断山脉高黎贡山系,由大松山、小松山等二十多个山头组成,最高峰2200多米,滇缅公路蜿蜒由山间穿过。自1942年春侵入滇西受阻惠通桥后,日军就一直盘踞在西岸的松山,长期经营这个据点。在随后的两年里,自称拉孟守备队的第56师第113联队的士兵(这个番号曾被武汉会战期间的第106师团拥有。1940年春,第106师团解散,第113联队番号随之在熊本撤销。5个月后,第56师团成立,第113联队又在福冈恢复并编入该师团),这些来自日本九州福冈的前矿工们,用自己所擅长的鼹鼠般的挖掘技术,在杀气逼人的高山松林间,把松山挖建城一个巨大的战斗堡垒。

腾冲地区被攻后,原本守备松山的第113联队长松井秀治奉命带着部分兵力前往腾冲支援,剩下的士兵由步兵第113联队一部、师团野炮兵第56联队第3大队的两个中队组成,配属有辎重兵、通信兵、卫生兵、给水防疫部队等,总兵力1360人。松井走后,野炮兵第56联队第3大队长金光惠次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少尉候补生7期,冈山县人)少佐因军衔最高,而被任命为守备队队长。此时他已年近半百。虽然被任命为松山的守备队队长,对由于对步兵作战不擅长,故而阵地上真正起到指挥作用的,是残酷冷血、战斗经验丰富的联队副官真锅邦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56期,福冈县人)大尉。

金光、真锅率部扼守的松山阵地之构成如下:

主阵地:黄土坡(1、2、3、4号高地,远征军作战地图上所标的1、2号高地,日军称松山阵地;3、4号高地,日军称西山阵地)、大垴子(子高地,松山主峰中央高地,日军称关山阵地,后被坑道爆破之高地)、马鹿塘(马鹿塘高地,日军称横股阵地)、大寨、黄家水井(未高地,日军称里山阵地)、官坟坡(丑、寅、卯高地,日军称音部山,野炮兵第56联队第3大队本部,守备队长金光惠次郎率部据守)、小松山(辰、巳、午高地,第113联队本部,战役实际指挥官联队副官真锅邦人率部据守)。主阵地之前,还有滚龙坡、大垭口、阴登山等多个前进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