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滇缅反攻(1943年10月~1945年1月)(第7/18页)

四攻松山,由于敌堡坚固,炮兵出身的何绍周,下令进行定点轰击,即每门炮专打一个堡垒,一一相对应。整个松山之战,远征军发射了近5万枚各种炮弹,一半多都打向滚龙坡。日军阵地被爆炸掀起的白烟包围,他们有限的几门火炮一直在装哑巴。它们是真哑巴了。因为远征军的一枚炮弹打中日军弹药仓,500多枚炮弹被引爆。新加入战场的第103师第307团主攻滚龙坡;第82师第246团负责切断大垭口和滚龙坡之间日军的联系;荣3团继续强攻东正面子高地,实际上已经变为牵制性作战(荣3团团长赵发毕,军长何绍周之外甥,虽然有这样的背景,但每战必身先士卒)。滚龙坡方向突进依旧缓慢,每向前迈一步都有战士倒下,最终以惨重的代价夺取了几个前进据点。子高地那边仍受阻于日军隐蔽的侧击火力和母堡之坚固。这一次,卫立煌带着长官司令部的人亲临前线观战。此时何绍周的军部设在距离一线千米的竹子坡,他每天都拿着望远镜眺望攻击的进展。

五攻松山,新加入的第82师第308团拼死夺取了日军三个阵地。战斗日益白热化。该团第2营炮兵连长杨克南回忆:“我们连1排长叫李政山,巴县人,成都中央军校毕业,他和我关系最好,记得进攻前吃最后一顿晚饭时,他对我说,老杨,这次我可能下不来了,但老子死了也要往前扑!冲锋时他在最前面,被子弹打中脑壳,当场牺牲。”细雨迷蒙中,第307团程鹏团长和副团长陈一匡穿着雨衣,拎着汤姆逊冲锋枪,身先士卒地冲入日军阵地,连续打退日军从大垭口方向反攻。但入夜后日军的白刃逆袭具有巨大的杀伤力。远征军士兵身上除了刺刀刺伤的伤口,就是军刀砍伤的伤口。

冲锋枪与军刀,1944年的松山令人唏嘘。

下旬的时候,在松山上空,日机空投了一点弹药补给,随即遭美军第14航空队战机的攻击,于是落荒而去。第14航空队的战机趁机空袭了日军松山阵地。开打后,制空权完全在远征军手里,隔几天就来轰炸一次。由于日军工事隐蔽坚固,空袭的效果并不明显。现在,对拉孟守备队来说,储存的食物和弹药在慢慢变少,人也是打一个少一个。由于饮用水水源被远征军切断,入夜后派敢死队打水成了他们经常要干的事。

7月底,东京大本营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2期,长野县人),分别给拉孟守备队发来所谓嘉奖电,内容就不用说了,那些话都可以猜想到。第56师团长松山祐三也来电了,他希望守备队为了大局而坚守到9月上旬。第113联队长松井秀治的电报内容还比较实在,叫真锅邦人做好焚烧军旗的准备,也就是准备着全员战死……

种种迹象表明,战事到7月20日前后,松山虽然打了一个半月了,重庆的蒋介石还没发脾气,对一线将士仍以激励为主,这从下旬的电文中可以得到证实。但卫立煌开始坐不住了,每日催促何绍周。为肃清滚龙坡的日军堡垒,何绍周下令,将山炮推至日军堡垒前进行直射。衡阳的日军此时也在做着同样的事。7月底,第8军副军长李弥由龙陵调回松山。李是云南本地人,为人精明强干,打仗时善抓要害。李弥来到松山,了解到先前的战况,看完最新绘出的日军火力分布图,又派人进行火力侦察后,告诉何绍周一句话:堡垒与火力点需要一个个摧毁,不要怕耽误时间,最慢的就是最快的!

六攻松山,仍主打滚龙坡,远征军步步为营,初次使用的火焰喷射器发挥了巨大功效,日军堡垒里不断蹿出“火人”。第82师第246团一部冲入滚龙坡上的已高地,日军也冲出堡垒,双方展开白刃战。这一队远征军士兵都是新兵,在拼刺刀技术上显然甚逊于日军,虽然人数三倍于敌,但15分钟后就倒下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岌岌可危。就在这时候,在千米外竹子坡观战的何绍周下了道狠命令:叫炮兵直接轰击胶着难分的两军士兵。炮兵不忍下手。何绍周严令轰击。后来何解释:按当时的情况,打下去,攻上高地的中国士兵会全部阵亡,与其叫他们被日军刺死,不如趁着将日军引出堡垒的机会,跟敌人同归于尽,否则的话功败垂成,士兵们重新攻击时,照样会付出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