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吴起,最悲壮的改革者(第7/7页)

吴起变法的内容,确实条条都触动了此时楚国的要害。楚国这时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奴隶制度太过强大,尤其是贯穿楚国始终的百越之战。这些战争的结果,就是楚国每次都会收获大量的奴隶,成为奴隶主贵族的私产,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地封建化也就大大不如中原地区。从吴起的具体改革措施上看,这时候吴起的措施,主要还是以剥夺旧贵族势力为主,而且手段极其酷烈,不但有取消世袭特权的内容,还有要强制拆迁的内容,原先养尊处优的贵族们,这下都要给送到边远的地方干活。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收回了大量的土地,释放了大批奴隶,更增加了社会的劳动力,更让贵族们的实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整顿政治机构,名义上说改善统治效率,实际上,还是为了加强国君的威权,而统一国家言论,为的是要给变法扫清舆论的障碍。这几条的实施,除了说明了吴起深沉的心机之外,却也暴露了他变法上的漏洞。

吴起变法的实行,在当时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公元前381年,经历过变法图强运动的楚国再次挥师北上,和当时北方最强大国家魏国再次大打出手。这次的楚国军队,拿出了他们的新式武器——厉甲兵,结果,新组建的楚国王牌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魏国打得大败。楚国军队紧紧追杀,竟然直打到了黄河边上,魏军重演了春秋战国时期全军崩溃的局面,大批士兵溺死在水中。战后,楚国人饮马黄河,北方诸国大惊,春秋时期曾经把长江以南打得天翻地覆的楚人——回来了!

在对魏国进行战争的同时,吴起还主持了楚国历史上最声势浩大的南征,这次楚国不但吞并了位于江苏、浙江地区的百越之地,更一路南下,其军队前锋,竟然深入到了广西的苍梧地带,楚国的版图得以继续扩大。这也为后来统一后的秦汉帝国,相继实行在南方的统治政策,开了一个好头。

这时候的吴起变法,可以说非常成功,但是吴起变法的问题,也在这个时期越来越扩大了。

说起吴起变法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到,在这场变法中,吴起既有自己的发明创造,也有师承别人的一面。但最要命的一件事情是,吴起的改革措施,大多都是着眼于中央威权和富国强兵,对于楚国旧奴隶主贵族所生存的奴隶制经济制度,却没有做任何的触及。所以,这也就注定了改革不会得到普通老百姓们的支持。甚至连实力虽然弱小但已经兴起的地主阶层,得到的好处也很有限。比起更为成功的商鞅变法,我们不难看到,吴起所采取的堵塞言路,裁撤冗赘人员等内容,大都是在商鞅变法中所用过的,但后来商鞅颁布的时候,是在变法的第二阶段,即变法已经获得了全国百姓空前的拥护支持的时候,而吴起此时这么做,却已经操之过急了。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吴起变法的着眼点,还在于“富国强兵”上,给予楚国普通老百姓的好处太少,这一点,就决定了吴起的变法,更成了一个悲剧。

公元前381年,一直支持吴起的楚悼王去世了,他的去世,就意味着吴起的命运不可避免走向终结。就在楚国召开追悼会的那一天,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发生了叛乱,这是吴起变法的另一个失策,他虽然建立了中央直接掌握的军队,却没有收回旧贵族阶层对私人武装的控制权,一旦发生变化,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这次的严重后果被吴起自己承担了,反对派们的士兵疯狂地追杀吴起,吴起东躲西藏,最后躲进了楚悼王的灵堂里,杀红了眼的顽固派哪里管这个,一股脑地闯了进去。吴起见叛军们弯弓搭箭,密密麻麻的弓弩射向他,干脆用力一扑,扑到了已经过世的楚悼王身上,这位战国时期引导楚国走向强大的帝王,就这么被射成了刺猬,大家射得带劲,后果却很严重。因为按照楚国的法律,射杀国君的,就是叛乱,射杀国君的尸体也不行,这样一来,70多家奴隶主贵族尽数遭到楚肃王的诛杀。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吴起让楚国的守旧力量,遭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而战国时代楚国的崛起,也就从此开始了,此后楚国经过楚肃王、楚宣王,国力开始重新振作,在后来魏国衰弱,强秦东出函谷关的时代,楚国一度和齐国一样,成为关东诸侯中仅有可以抵抗秦国的力量。这一切的底子,却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吴起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