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被遗忘的战争(第4/5页)

平夏城之战并非是一场简单的城池攻防战。此战是金兵南侵前西夏对宋朝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此战的胜利,使宋夏之间的攻守彻底易形,也拉开了此后宋朝步步为营,逐步蚕食西夏国土的序幕。在之后的20多年中,曾经猖狂的西夏彻底变成了防守一方,而宋朝则开始了对西夏的一系列进攻战。尽管西夏数次打退宋朝的大规模进攻,但却无力改变边境上的被动局面。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后,至公元1119年,宋朝已经彻底夺取了西夏的横山地区,使西夏失去了防御北宋的最后屏障。如果不是金军南下事件,我们可以预言,西夏的提前灭亡和北宋夺取河西地区,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平夏城之战最让人惊讶的,是宋朝西北军强悍的战斗力。宋军一向因军力孱弱而被人轻视,然而平夏城之战中,宋军一方面延续了他们善打城池防御战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却用宋朝人最不擅长的骑兵战最终解决了问题。这实在是宋朝军事战术中的一个突破,而这个突破和北宋的西北政策分不开的。平夏城战前,宋军与西夏军在西北地区互有攻守,夺取了相当多的产马地区,为建立高素质骑兵军团提供了保证,另外,王安石的军事改革也使宋朝西北边军的战斗力提升了一个档次。在两宋并不光彩的外战史上,北宋后半段的西北争夺战,当是一个亮点。如果历史真能够给北宋充分的时间平定西夏,并利用河西地区的资源优势继续打造一支强悍的骑兵,或许整个两宋的历史,都会换一种写法。

遗憾的是西北军力的强大并没有让北宋免于灭亡,对此我们只能很遗憾地说,这是北宋军事大战略上的失误。澶渊之盟以来,北宋战略防御的重点渐渐西倾,宋辽之间漫长的边境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而一直为宋朝统治者所倚重的“80万禁军”,也早已腐化不能战,终于使北宋的国土防御出现了“失重状态”。宋朝西北军的强悍只能算是北宋军事中的异类了。到辽国灭亡,金朝南下的阶段,宋朝的北方防线不堪一击,很快被金军兵临汴梁城下。而强悍的西北防线却面临着金军与西夏军的两面夹攻,终于被西夏和金联手击破瓜分,葬送了大好的西北形势,也使王安石的最后一丝心血付之东流。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痛心的事,地方边军的强悍终究无法挽救国家军事大战略上的无能与失误。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宋灭亡到南宋初立的这个大转折阶段,起重要作用的同样有原北宋的西北军,南宋抗金名将吴阶和岳飞的部队里,都有大量来自西北军的战士。他们在战场上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证明了那支远去部队的辉煌与尊严。

宋朝孟珙的襄樊争夺战

在蒙古大军横扫欧亚的黄金时代里,谁能够在硬碰硬的野战中击败蒙古大军?放眼世界,能完成这个任务的人屈指可数,南宋名将孟珙却是其中一位。不过这位名将在当代的知名度不算太高,既不如同时代余玠的钓鱼城大捷,也不如他身后的文天祥等耿耿忠臣。人们只记住了南宋欲趁蒙古灭金时机趁火打劫收复汴梁,却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被蒙古军痛打的搞笑过程。而孟珙的出现,至少部分挽回了南宋错误战略所付出的代价,延续了南宋的国命。

在南宋末年的将领中,孟珙是少有的善打进攻战的将领。在蒙古联宋灭金的过程里,正是他率兵北上,与蒙古军联手攻下了金国最后的堡垒蔡州,把末世的金王朝彻底送进了坟墓。于是,头脑发热的宋朝皇帝宋理宗开始憧憬光复中原了。趁蒙古兵北撤之机,宋朝派军进入河南,企图收复被金国占领的失地,恰好给了雄心勃勃的窝阔台可汗南侵的借口。于是,刚刚横扫了欧亚的蒙古大军掉转枪口,以宋朝背约为名,于公元1235年从江淮、襄樊、四川三条战线向南宋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遭受惨重打击的宋军很快退却,战火烧进了宋朝国境,而襄樊地区的防御更成为了南宋抗蒙战争重中之重的生命线。不幸的是,蒙古军很快攻陷了襄阳,全面掌握了进攻的主动权。危急之下,宋朝急忙调孟珙北上,来收拾这个残破的烂摊子。不过在窝阔台看来,这个时候谁来都没用了,蒙古军气焰正盛,灭宋,也许仅仅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