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被遗忘的战争(第5/5页)

孟珙很快就给了蒙古军以教训。面对蒙古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孟珙主动出击,在江汉平原上连破蒙古军24个军寨,取得“江陵大捷”,给了蒙古大军一个下马威。窝阔台不得不正视这个对手了。然而他没有想到,本来应该是势如破竹的襄樊会战,却从此以后演变成一场漫长的拉锯战。孟珙的宋军与蒙古大军在江汉平原上相互攻守,互有胜负,强横的蒙古军始终无法再前进一步。蒙古军把各种战术用了个遍,始终无法战胜孟珙。公元1239年,宋军在庐州会战中重创蒙古军。孟珙乘胜追击,接连在进攻战里重创蒙古大军,终于成功收复襄阳信阳等失地。使蒙古军以江汉平原为跳板南进的战略彻底破产。孟珙并未就此满足,在粉碎了蒙古人在江汉平原的进攻后,孟珙火速率兵西进,痛打蒙古人进攻四川的部队,在大亚寨会战中再次击败蒙古军主力,并收复夔州等失地。至此,南宋防御蒙古的整条战线成为一个坚固的正面,而蒙古第一次对南宋的战争,也在历经6年后以失败而告终。

襄樊争夺战是蒙古军与南宋军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硬碰硬较量,此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延续了南宋50年的国祚,更让蒙古军因连胜而狂热的头脑渐渐转向了清醒。素来被认为孱弱的宋军在抗蒙战斗中打出了强悍的战斗力以及高技术化的装备优势,这更证明了一件事:经济占优的宋朝,一旦战争机器全面开动,其效能无疑是非常可怕的。高素质的军事指挥人才与高效率的指挥体系,完全能够让宋朝把其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如果宋朝能够出现一位知人善任的有为君主,能够适当地调整国策,赋予武将更多的主动权,如果能够出现几位真正以国家为己任的贤良文臣,宋朝免于灭亡的命运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多是宋朝功臣不得善终的结局。除了孟珙以外,宋朝多数抗蒙名将几乎都遭陷害而死。而奸臣的乱政与皇帝的昏庸更把宋朝推向了深渊。即使如此,孟珙襄樊争夺战的胜利,还是为宋朝打造了一条足够抵抗蒙古大军南下的坚固屏障,让蒙古军无数次的南侵都付出了血的代价。从中吸取教训的蒙古人,开始调整自己原有的政治政策和军事政策,把学习南宋的科技与水军战术作为重点,并广泛任用汉将汉军。后来的蒙古灭宋之战,基本成为了北方汉人与南方汉人之间的战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