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军阀混战,汉帝国终将末日(第5/13页)

董卓到长安后,守住潼关,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没想到却祸起萧墙。董卓手下的军队主要分为凉、并两派。凉州派有李傕、郭汜、胡轸、樊绸、张济等人,并州派主要有吕布、张辽、李肃、杨奉。

在洛阳董卓利用吕布杀死丁原,兼并了并州军。丁原死后,吕布成了并州军的首领。董卓一心笼络吕布,与他“誓为父子”,但并州兵将与凉州兵将的关系却十分紧张。并州军被兼并,是不会完全甘心的,然而处于被压抑的地位。而凉州军以胜利者自居,没有把并州军放在眼里,甚至对吕布也是如此。董卓曾派胡轸为主将,吕布为副将攻打孙坚。胡轸曾扬言要杀了吕布以整肃军纪,吕布等并州兵将对凉州军的不满与日俱增。而且董卓的脾气也很坏,有一次吕布冒犯了他,董卓就拿起短剑向他掷去,吕布虽不敢发作却怀恨在心。而且吕布曾和董卓的婢妾貂蝉私通,这也让吕布内心更加不安。

老奸巨猾的司徒王允看出了这个矛盾。王允是利用与吕布同乡的关系极力拉拢吕布,目的很明显,就是借刀杀人。由于凉州军和并州军矛盾激化,吕布又对董卓不满,在王允的挑唆下,终于决心杀掉董卓以自立。于是王允、吕布利用凉州军主力在关东讨伐袁绍的机会,刺杀了董卓。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攻入长安,赶走了吕布,再次挟持了汉献帝。

曹操的崭露头角

曹操(公元155~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是东汉末年第一流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是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本姓夏侯,是夏侯婴的后裔,过继给曹腾后,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年轻时候的曹操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曾经和袁绍这些纨绔少年一起干过很多荒唐事。有一天曹操跟袁绍提议说:“今天有人结婚,我们去抢新娘吧。”于是晚上就躲人家家里,酒过三巡后大呼:“有贼!”趁乱其他几个人就把新娘抬着跑了,袁绍手脚笨,衣服被树挂住了,叫曹操帮忙,曹操反而指着袁绍说:“贼在那里。”袁绍吓得扯破衣服逃跑了。

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曹操的家庭虽然与宦官派系有拉扯不清的关系,但他自己却比较认同清流的理念。在洛阳北部尉任上,曹操对宦官毫不留情,将很受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叔杖死,彻底反出了宦官派系。后曹操以“能明古学”,征拜为议郎。当曹操任议郎时,在舆论有利的情况下,即举起了反宦官的旗帜。曹操还曾向皇帝上书,为被宦官残害的窦武、陈藩摇旗呐喊。他上书说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曹操连续上书,斥责宦官,这种行动引起人们的赞赏。此后,曹操以骑都尉率军镇压过颍川的黄巾军,迁为济南相,再后就担任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

风云突变,因为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身死,袁绍等人虽然诛灭了宦官,政权却落入董卓手中。对袁绍、曹操来说,当然是不甘心的。与董卓决裂之后,袁绍离开洛阳,投奔冀州。由于曹操在洛阳的声望,董卓企图加以拉拢,任他为骁骑校尉。因为反对董卓,曹操逃出洛阳,来到陈留,在陈留太守张邈的引介下,结识了当地的著名游侠卫兹。在卫兹的资助下,曹操拉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与张邈联合举兵,反对董卓。

但是荥阳一战,曹操为徐荣所大败,“士卒死伤甚多”,卫兹战死,曹操本人也被“流矢所中”,仅以身免。不久,曹操带同夏侯惇等人到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给予四千多人,出来大力支持曹操的仍是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