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军阀混战,汉帝国终将末日(第7/13页)

张邈与曹操本来是老交情。曹操起兵讨董卓,就是张邈最先赞助他的。曹操东征徐州陶谦,还对家属说:“我如果死了不回来,你们可以去依靠张邈。”曹操的老部下陈宫,很受曹操信任,被曹操委派留守东郡。但这两人却突然反曹了。汉献帝五年(公元194年)夏,曹操在徐州与陶谦交战,张邈、陈宫迎来吕布,并反叛了曹操,兖州郡县到处响应。曹操后方的大本营,由谋士荀彧、程昱主持,只守得鄄城(在河南省濮阳东)、范(今河南省范县)、东阿(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不失。曹操东征的兵力回军来救,与吕布相持。

相持百余日,蝗虫大起,谷一斛卖到五十多万钱。汉朝的一斛,相当于后来的二斗,谷价廉贱时,一斛只卖三十个铜钱。现在卖到五十多万钱,是相当于高出两万倍了。此种情况下,曹操只得把手下的兵遣散一部分;吕布也只得移屯山阳(汉郡,今山东金乡县)。第二年情况好转,曹操就击败了吕布。

曹操退兵后不久,陶谦生病去世了。陶谦死前,命别驾糜竺往迎刘备为州牧。刘备当上徐州牧,恰逢吕布被曹操打败,就去投奔刘备,刘备就收容了他。

刘备在徐州立足未稳,尚有袁术在一边虎视眈眈,不足为曹操之患,曹操就得以分兵西迎献帝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

再说长安城里。公元192年董卓被杀后,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进攻长安,打败吕布,杀死王允,把持朝廷大权。后诸将不和,李傕杀死樊稠,又与郭汜分别劫持了汉献帝和众臣,相互交战。李傕、郭汜相攻数月,死者万数,长安城几乎变成一片废墟。张济率兵赶来和解,于是二人罢兵。不久,献帝在原李傕部将杨奉、牛辅部曲董承等的护卫下,摆脱了李、郭的控制,逃往弘农,进驻安邑。后来又辗转东行。公元195年冬天,献帝逃到河东。公元196年夏,献帝回到洛阳。

汉献帝在河东时,曾有诏书叫吕布去迎接他,但吕布这时正被曹操打败,漂泊无归,找不到一个地盘,开拔费都筹备不出来,因此没能去。后来汉献帝又靠河内太守张杨帮助,才回到洛阳。到洛阳后,杨奉和张杨出屯护卫洛阳,韩暹和董承则留在京中守卫皇宫。韩暹和董承争权,董承便去勾引曹操,叫他进京。

献帝回洛阳未久,曹操也就到了洛阳。曹操手下的谋士董昭对他说:“在这里,人多主意多,由不得你一个人做主。不如把皇帝搬到许昌,只说是洛阳饥荒,为就粮起见。到那里,就离你的兖州近了,脱出了这班人的势力范围了。”曹操说:“这是个好主意。但杨奉愿意放我们走吗?”董昭说:“杨奉勇而无谋。我们只要再写封信敷衍他,而且送他些礼物,就能糊弄过他。到他醒悟,已经晚了。”曹操听了董昭的话,一面写信送礼物给杨奉,一面就把汉献帝搬到许昌。果然,杨奉觉悟了,想要在路上拦阻,已经来不及了。

董承本来是牛辅(董卓的女婿)的部将,后来女儿嫁给了汉献帝,成了外戚。他叫曹操进京,也不过是想借曹操的力量,排除异己罢了,哪里想得到曹操直接把都城搬到了许昌,悔之晚矣。但到这时候,曹操势力已成,实际获取了高出于所有文臣武将的地位。从此,曹操借天子以自重,掠取了河南大片土地,甚至关中的割据势力也纷纷来归附,势力发展很快。但这件事情,却引起了一个人的不快,就是曹操的老大哥袁绍。

袁绍,字本初,出身于汝南袁氏,这是当时最大的世族高门之一。他的高祖父袁安担任过东汉王朝的司徒,此后,袁敞任司空,袁汤任太尉,袁绍的父亲袁逢、叔父袁隗也都是三公。“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袁绍出生如此显贵,按理说应该前程似锦,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个弱点是,他不是袁逢的嫡子,而是庶出的。对自身的这个弱点,袁绍是心知肚明的。为此,他刻意为自己制造名声。此外,在东汉王朝以孝治天下时,袁绍也竭力表现出他是一个孝行的实践者。袁绍就以这些方法来“养名”,克服自身庶出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