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英雄的黎明(第11/12页)

于是,他把完颜昌之流全砍了。这是金国历史上第一次皇族大流血。金兀术不会想到他开了一个什么样的先河。这种野蛮人只相信手里的屠刀,认定谁的刀快心狠,谁就会使金国繁荣昌盛。历史会证明,他是多么的浅薄可笑,没知识的人只会让悲剧重演。

女真皇族以后会不断地自我屠杀,直到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这些都是后话,摆在赵构眼前的是另一道选择题。他是要和平呢,还是开战呢,或者等待呢。金国内讧,百事待定,这对宋朝来说绝对是个天赐良机。慢一点的话,可以派岳飞、韩世忠等部队开赴河南,占据各处要害地段,等待机遇。

快的话……前北宋官员张汇隐居北方,他夜渡黄河赶到临安,建议南宋,“王师先渡河,胜负之机,在于渡河之先后耳”。

此时,目标不应该只限于河南开封一带,而要北渡黄河,乘机收复河北,进占燕云!

一时间,朝野振奋,尤其是军方,岳飞、韩世忠等人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们纷纷上书要求立即向北方挺进。

韩世忠的态度最恳切,他再次重申,要去战争的最关键处驻军。

对此,赵构再一次无奈,这都哪儿跟哪儿啊,什么事都没弄清楚呢,你们瞎闹什么?首先是消息来源,比如这个张汇,他可靠吗?

他是北宋的官,为什么南宋立国这么多年不见他回国,这期间他在干什么,是怎么生活的?如果赤胆忠心的话,为什么不在南宋最危险、最需要人的时刻渡江回归,参与国家建设?这时,眼见宋、金和平有望,他跳出来煽动战争,这真的是为宋朝好吗?

同志们啊,你们要头脑清醒地考虑问题,不要被人轻易蛊惑。并且,回到宏观角度上来,这时,金国对宋的政策改变了吗?没有。所以,由宋朝挑起战争是错误的、没必要的、不合时宜的。

所以,赵构对这件事的处理决定是,给予韩世忠口头警告处分,定性为“世忠武人,不识大体”,责令他端正态度,认真反思,以免下次再犯。至于对金国近期变化的应对嘛,他们变他们的,中华的传统是以不变应万变。

以和平之心等待金国的友善,哪怕对方曾经很野蛮,正在返祖,也决不动摇。相信女真人总会有醒悟的那一天。

和平终究会到来。为了实施这个理念,南宋再一次派出使者,去履行议和合同剩下的条款,比如迎接赵构老娘回归。

在北方,完颜宗弼有点哭笑不得。他实在搞不懂,是赵构的大脑太喜感了,还是他本人的铁血本质的浓度不够。他都杀得本族人血流成河了,赵构还在搞什么和平进行时啊!那好吧,继续扣押南宋使者,看看是南宋的使者多,还是俺金国的牢房多。

到了这一步,赵构终于绝望了。他知道议和暂时没搞头了,他将再一次面临金国骑兵的威胁。

这时是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年初。

议和失败,很难说,最痛苦的人是赵构还是秦桧。不过,最彷徨失落、惶惶不可终日的人,肯定非秦桧莫属。他怕死了。

在宋朝,当首相必须完美无缺,哪怕前一晚喝多了,第二天早朝时稍微失态,都得引咎辞职。更何况,他主导国策失误,使皇帝蒙羞,让国家降格。

可是辞职……那就死定了!走到这一步,他举世成仇,每一个汉人都恨他恨得咬牙切齿,他怎么敢失去权力。哪怕仅仅是为了生存,他都要牢牢抓紧权柄。

那好吧,既然曾经无耻,那就一路无耻吧。

秦桧作出这个决定,开始为相权奔忙。他指挥亲信多方造势,让官方承认议和是不变的国策,只是中间出了点小插曲而已。国策大政的方向是不变的,并且,在特殊时期,秦首相仍然是国家的第一选择,他必将带领宋朝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