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逐鹿中原,天朝初建的历史博弈(第10/13页)

李渊的众多臣子有很多曾在隋朝或者之前的朝廷中做过官当过差,比如隋朝的旧官吏、北周、北齐官吏的子孙以及其他各朝代朝臣的后裔。在唐高祖时期的十二名宰相中,有八个人都和隋朝和唐朝王室有姻亲的关系,其他处于高层的文武百官也有很多是他在晋阳时的部下。李渊采用和自己的出身类似的人才辅佐自己,不仅显示出自己能够容纳百家朝臣的广阔胸怀,这种方式组成的官僚体制也更容易加强李氏家族的统治,消除不同人士心中的疑虑,促进唐王朝的统一,也为贞观年间“君礼臣忠”的和谐君臣关系创造了条件。

要说唐高祖李渊任用的贤才和朝臣,不得不提的就是裴寂,他是北周贵族的后裔,曾在隋炀帝手下担任过很多职务,一直做到了晋阳宫的副监。裴寂曾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用宫中的宫女设了个善意的圈套,协助李世民让李渊接受自己的起兵反隋计划,这才有了后来的李渊晋阳起兵、登基称帝、统一全国等一系列事情。作为开国功臣,裴寂深受李渊的宠爱,被待以厚礼、视为至交,李渊还让自己的第六个儿子娶了裴寂的女儿,成为了姻亲。

唐高祖时期另一位执掌大权的人物就是萧瑀,他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的第七个儿子。萧瑀从小就善于学习和书写,为人刚正不阿。西梁灭亡后跟随姐姐萧皇后进入长安。萧瑀的妻子是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李渊是独孤皇后的亲外甥,所以李渊和萧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当年两人同在隋朝做官时交情也很好。在李世民带兵进攻薛举的时候,萧瑀和妻子独孤氏设了家宴款待他。席间,李世民恭敬地对萧瑀说:“姑姑、姑父,侄儿这里有我父王写的一封信,他想请姑姑和姑父一起去商议朝政。”萧瑀看完信对李世民说:“表兄这么信任我,我怎敢违命。”所以家宴一结束,他就写信派人骑着快马送往长安,说自己随后就到,接着立刻收拾好行囊,启程去见李渊。李渊见到萧瑀夫妇十分高兴,设宴款待,封萧瑀为光禄大夫。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拟了一份政令交给萧瑀承办,但是萧瑀看完之后发现其中有几处考虑不周,就暂压了下来没有发布。按朝中的规定:皇帝下达的命令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妥之处,臣子应该向上奏明,加以改正。所以,萧瑀的做法是符合规定的。但是唐高祖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心中很不高兴,责问他为何不按时发布政令。萧瑀慷慨陈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渊听后也只好说:“你能如此用心,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封德彝是唐朝的宰相,出身于渤海封氏,江都之变后,他投靠宇文化及,任内史令,宇文化及兵败后,封德彝投降于唐朝。一开始,李渊认为封德彝是隋朝的旧臣,谄媚而且不忠,不想接纳他。但是封德彝进献了秘策,李渊心中大悦,任命他为内史舍人,不久又升任为内史侍郎,慢慢地获得了唐高祖的信任。封德彝随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王世充的时候,两军相持不下,李渊见状有了撤军的想法,封德彝奉命回朝,为唐高祖分析形势:“王世充的领土虽然大,但是相互牵制不听调遣,真正听命于他的只有洛阳一地,现在他已经无路可退、命在旦夕了,如果现在撤军,敌军势力就有机会壮大,日后很难再铲除掉了,不如趁现在,一鼓作气,攻破敌军。”李渊听后同意继续进军,果然李世民平定了洛阳,凯旋而归。李渊大喜道:“当初发兵东征群臣都表示反对,只有秦王请求出征,封德彝也赞同,如果不是他们的坚持,又怎能大获全胜。”于是封封德彝为平原县公,兼任天策府司马。后来突厥入侵,遣使求亲。李渊向群臣征询意见,群臣大都主张和亲,但是封德彝说:“突厥的这种行为是瞧不起大唐王朝,认为我们不敢应战,应该打败他们再言和,这样才能恩威并施,否则他们会觉得我们好欺负,以后还会再来提更过分的要求。”李渊因此决定出兵攻打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