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唐惊变,繁华盛世过眼云烟(第2/21页)

唐睿宗李旦得以复位,他的妹妹太平公主也出了不少力,太平公主善弄权术,议政处事的能力甚至超过了李旦,所以她逐渐掌握了朝廷政权,当时的七位宰相,有四位都是她的心腹同党。唐睿宗李旦也和唐中宗李显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一再忍让。太平公主却认为自己给了李旦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很大,所以她越发飞扬跋扈起来。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迅速膨胀起来,她渴望像母亲那样做女皇。

太平公主在李旦面前搬弄是非,挑拨他和李隆基的父子关系,但是最终李旦还是决定把皇位传给李隆基。太平公主见状,准备发兵攻打皇宫。狗急跳墙的太平公主还想毒死李隆基,因为李隆基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要靠吞食天麻来提神,太平公主买通了李隆基身边的宫女元容容,想在天麻里加些毒药,谁知走露了风声。李隆基率先杀死了太平公主的大将,又派人把支持太平公主的五个宰相给杀掉,最后太平公主也难逃一死。

经过几番周折,李隆基终于登基为帝,成为了唐玄宗,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开始亲政。他下令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为稳朝纲,整吏治控禁军

唐玄宗李隆基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却不容乐观。接连的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的元气,而且吏治混乱、朝廷腐败,这些问题都亟待治理。

李隆基当机立断,对吏治进行了一番整治。他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武则天执政以来,朝中有许多像摆设一样的机构和无用的官员,李隆基精简了朝中的办事机构,裁掉多余的官员,这样做,不仅让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了,还节省了政府的支出,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任用更多有才有为的官员,李隆基决定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李隆基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因为他们常常要和老百姓打交道,代表了国家的形象。所以,李隆基经常亲自出题考核县官,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就会马上被革职。每年的十月,他还会派出按察使到各地去体察民情,鼓励百姓举报那些贪官和庸官,一旦发现违法的官吏,严惩不怠。

武则天执掌政权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做了很多不能见光的事情,一旦公开会引起公愤,所以她废除了唐太宗时期就开始实行的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到了李隆基统治时期,他想让更多的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所以对这项制度予以恢复。

除了整顿吏制,唐玄宗李隆基还对军事进行了改革,他增加了雇佣兵制度,加强对北门禁军的控制。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军队是统治的命脉。

李隆基曾经在骊山脚下举行了一次阅兵仪式。由于每次政变都与禁军有关,为了防止政变再次发生,就一定要牢牢地控制住禁军。李隆基吸取政变之祸的教训,在这次演习中,他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解除了功臣郭元振的兵权。郭元振是武则天执政时期的一名将领,后来在西土边陲立了功,唐睿宗李旦即位后,就让他官至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后来,郭元振参与了一次政变,立下了大功。但是距离那次事变仅仅过去了三个月,李隆基却在这次阅兵仪式上,以军容不整的罪名,将郭元振流放到了新州。与此同时,李隆基还宣布处斩了唐绍。其实,李隆基本来没打算真的杀了唐绍,只是想通过这个事情来树立威信,然而将军李邈没有领会李隆基的真实用意,马上将唐绍杀了,唐绍就这样含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