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唐惊变,繁华盛世过眼云烟(第4/21页)

李隆基不是嫡长子,却幸运地继承了大统,他的内心深处对兄弟诸王颇有猜忌,因此时常暗中派人侦查自己的大哥李成器。当他得知李成器对政治并不感兴趣,而是一心痴迷于音乐,才稍稍放下心来。但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李隆基还是明文禁止诸王和朝臣的过密交往,因为这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有一次,张说与李范联络时,正好被姚崇撞见了,他就向李隆基提及了此事。朝廷重臣和皇族宗室私下交往是极为敏感的话题,所以李隆基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将张说贬为刺史。后来,光禄少卿、驸马都尉裴虚己和李范游宴,李隆基知道后,将裴虚己流放到新洲,让公主和他解除婚约。

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内直郎韦宾和殿中监皇甫恂私下里议论朝政,结果被揭发了出来。李隆基立刻下令杀死了韦宾,把皇甫恂贬了官。韦宾是李业的妃子的弟弟,李业害怕受到牵连,惶恐万分,李隆基知道后并没有怪罪他,而是安慰了他,带他去赴宴压惊。

唐玄宗李隆基虽然表面上对兄弟并没有猜忌之心。但实际上,在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后,还是开始对宗室兄弟起了防范之心,提高了警惕程度。他重申了禁约,不仅禁止诸王和群臣的交结,还禁止皇亲国戚间的交结。在裴虚己事件后,李隆基对驸马都严加管教,不许他们和朝廷大臣们往来,以免搬弄是非。

李隆基一方面猜忌、观察、防范自己的兄弟们,另一方面又极力地显示自己对兄弟们的友爱之道。他赐给兄弟们宅邸,让这些宅邸相邻,并环绕在皇宫的一侧,这样的布局有兄弟共处的深意。

李隆基还经常在打理朝政的闲暇时间里,与兄弟们一同举办宴会,互相交流感情,还亲自去他们的宅邸,赏赐他们黄金珠宝等,为了表示与兄弟们永远共同分享富贵,他还将自己服用的丹药也赠给兄弟们。他几乎给每个逝世的兄弟都追封了太子的封号,这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友爱方式。

唐玄宗李隆基历经政变和动乱,为了皇位的稳定,所以必须大力宣扬和兄弟的友爱之情。李隆基不担心兄弟们享乐,只是猜忌、担心他们会有所企图,为了掩盖自己真实的矛盾内心,他才会在优待兄弟这件事上大做文章,真是煞费苦心。

废后不立,日诛三子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期间,发生过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因试图谋反的罪名,被废为庶族,监禁在宫中的东城里,之后全部被诛杀。

当时很受宠的武惠妃报告李隆基说:“陛下,太子和二王身披盔甲,互相串通,正打算谋反。”事发突然,李隆基也感到很意外,立即派内侍去查看,果然和武惠妃说的一样。李隆基大怒,立即废李瑛、李瑶、李琚为庶人,之后又全部诛杀。一日之间连诛三位皇子,且有太子在内,朝廷上下哗然一片,但是因为皇帝的严酷,所以没有一个人敢为皇子们申辩。

然而,这只是武惠妃设下的一个圈套,三位天真的皇子轻而易举就上了当。武惠妃本来只是宫中的一个下等侍女,幼年时被武则天召入宫中。李隆基在诛杀武氏子孙时,在宫中发现了文静美丽的武惠妃,一见钟情,纳为妃子。

在武惠妃出现之前,李隆基身边有一位赵丽妃,她生的儿子名叫李瑛,是李隆基的第二个儿子,后被立为太子。按照传统,太子应该由皇帝的嫡长子来当,这李瑛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本来没有机会当太子,但是李隆基的皇后没有儿子,所以嫡子根本就不存在。嫡子没有,就应该是长子当储君,然而长子小时候打猎被野兽抓伤了脸,所以不适合当太子。于是李瑛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太子。

武惠妃受宠后,赵丽妃就渐渐被冷落了,但是她的儿子李瑛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威胁。直到李瑛的母亲赵丽妃去世,他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太子之位开始变得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