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僵局,1945~1953(第7/27页)

对于美国为什么采取这个新的举措,克里姆林宫起初摸不着头脑。苏联经济学家猜测说,也许是美国预计到会发生重大经济危机,就想再搞一个“租借法案”,为自己的商品建立新的市场。苏联经济管理者的心中也再次燃起希望:苏联这次也许会得到美国在1945~1946年间没有兑现的贷款。苏联人一开始并没有把“马歇尔计划”与德国问题联系起来,因为莫洛托夫得到的指示只是,防止有人企图用削减德国的战争赔偿来换取美国的贷款。在与南斯拉夫共产党各位领导人协商之后,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决定,让其他中欧国家代表团到巴黎参加即将召开的有关经济援助的会议。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及罗马尼亚各国政府,都宣布它们将参加此次会议,但就在此时,斯大林改变了主意。

1948年6月29日,莫洛托夫在与英法领导人协商之后从巴黎向斯大林报告:美国人“一心想利用此次机会渗透到欧洲各国经济的内部,特别是为了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而改变欧洲贸易的流向”。到7月初,来自巴黎和伦敦的新情报,尤其是美国与英国背着苏联人进行的秘密谈判,让克里姆林宫明白,杜鲁门政府考虑的是关于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长远计划:“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的影响,并按照美国人绘制的蓝图,推动欧洲尤其是德国经济的复苏。1947年7月7日,莫洛托夫给中欧各国政府下达了新的指示,“建议”他们取消参加巴黎会议的计划,因为“在欧洲复兴计划的外表之下”,“马歇尔计划”的组织者“实际上想要成立一个包括西德在内的西方集团”。当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他们在经济上依赖于西方的市场和贷款因而拒绝遵从这一指示的时候,斯大林把他们叫到莫斯科并向他们下达了最后通牒:他们哪怕是参加巴黎会议,都会被苏联视为敌对行动。在威逼之下,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只好表示从命。作为补偿,斯大林也承诺,他将命令苏联的各个工业部门购买捷克斯洛伐克商品,并保证立即提供20万吨小麦、大麦和燕麦的援助。

苏联在“马歇尔计划”问题上的突然变卦,显示出斯大林对美国越来越多地插手欧洲事务的反应模式:从怀疑和敷衍到猛烈回击。斯大林对“马歇尔计划”的解读没有为德国中立留下任何余地。能够反映出克里姆林宫的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的是,苏联驻美国大使的报告把美国的计划说成是要建立一个包围苏联的集团,“西边要经过整个西德”而且更远。来自伦敦和其他西方国家首都的报告也持同样的看法。斯大林给外国共产党的命令是要它们从议会活动转向政治暴力,并为战争做好准备。1947年秋,克里姆林宫试图通过法国和意大利的共产党及工会,组织罢工和示威,破坏西欧的稳定。对捷克斯洛伐克人的严厉斥责表明,斯大林终于意识到,他对德国和中欧采取的等等看的策略必须放弃。中欧各国共产党被告知,要听从克里姆林宫的号令,加入总部设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的共产党情报局(Cominform)。不过,斯大林给中欧各国共产党的指示也是兼顾到果断与审慎。他希望加快“苏联化”的进程要显得像一个渐进的、自然而然的过程,尽可能不要让人看出莫斯科的影响。

从1946年以来,斯大林一直在考虑如何加强自己对欧洲各国共产党的控制,但是,“马歇尔计划”加快了共产党情报局成立的步伐。这表明,斯大林确信从那时候起,苏联人仅凭思想和组织的铁的纪律就可以管理中欧了。各国共产党不得不声明放弃“本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它们迅速被斯大林化并刻板地服从克里姆林宫的政策。强制推行斯大林主义的控制,导致了对铁托的南斯拉夫的“清洗”。这一事件烙有斯大林个性的鲜明印记。斯大林突然发作的对铁托和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层的憎恨,出乎人们的意料,甚至对他的下属来讲也是如此。不过,在其巩固自己的权力期间,这曾是斯大林在苏联政治斗争中的典型做法,当时他对自己在政治上的朋友和支持者是又拉又打。斯大林对待中欧共产党领导人的方式,与他对待像莫洛托夫和日丹诺夫这样的自己最亲近的副手的方式并无明显的不同——它把富有欺骗性的个人魅力、没来由的施虐、猜疑还有轻蔑都混合在一起。在南斯拉夫这件事上,斯大林的待人之道却适得其反,惹得苏联在中欧最有价值的伙伴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