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救难(第6/8页)

孙思邈左手三指搭到那老妇的手腕之上,不待片刻,右手一翻,手中已现出一根数寸长短、淡金色的针儿。

那针看起来极轻极软,如同毛发般,寒风一吹都能飘走。

这时日正起,秋末晨光,照在那金针之上,如梦幻泡影。

淳于量还在咳,看着那金针,心中却想,这针看似极为柔软,想必是孙思邈平日针灸用针,却不知孙思邈如何用金针在那坚硬的青砖上刺出字来?

众人一时间忘记了喧哗,所有人都望着孙思邈和他手上的针,裴矩也不例外,只是他想的却是,高手过招,兵刃可说千变万化,孙思邈这金针神出鬼没,让人不能不防。

孙思邈看着那老妇,轻轻捋开她左臂的长袖,褪到臂弯之处就止,手一动,金针刺在那老妇的臂弯之上。

轻捻慢转,不过片刻的工夫,孙思邈已拔针。

针一起,那老妇长吁一声,睁开眼来。

那儿子喜叫一声:“娘,你醒了?你醒了?”

那老妇一时间茫然无知,突见孙思邈在眼前,骇然道:“儿子,他怎么出来了?”她坐在地上,畏惧退后,竟将孙思邈视为豺狼虎豹一样。

那儿子倒有些尴尬,低声道:“娘亲,你昏了过去,是他……先生救了你。”

那老妇一怔,茫然无语。

长街静寂得落叶的声音都能听得到。

孙思邈没有怨恨,眼中只带分怜惜——怜惜世人的挣扎。

他缓缓起身,未望百姓,不看那母子,也不去瞧近在咫尺的裴矩,只是缓步上了大车,钻入笼中,“喀嚓”声响,自己给笼子上了锁。

然后他望着淳于量道:“淳于将军,多谢你放我出来。”他说得真心真意,其中没有半点嘲讽。

淳于量又咳,握着衣襟的手,“咯咯”响动。

许久后,他才用自己难信的平静声音道:“不谢。”

再没有声讨的声音,那跪地的几个老者望见这一幕,瞠目结舌,一时间也说不出话来。

孙思邈平静道:“将军下令吧。”不闻淳于量回答,孙思邈笑了,“将军难道真的会因为一时意气,置全城百姓的性命于不顾吗?”

这话裴矩也说过,只是裴矩说时,有说不出的辛辣威胁之意,但经孙思邈之口说出,其中只有浓浓的诚恳。

淳于量目光复杂,长叹一口气,摆手道:“送孙先生出城!”

那萧思归本想说些什么,可见许多百姓已露出欢欣之意,终于一咬牙,喝道:“出城!”

长街百姓舒了口气,终究没有再欢呼出来,只是纷纷退到长街两侧,默然地看着大车沿着长街行远,渐渐消失在长街的尽头。

百姓散了,低声地不停议论着孙思邈送到周营后,周军是否会撤兵?

日头高高升起,撒下的光线似乎都是冷的,照在淳于量的身上,孤单单地拉出长长的影子。

淳于量不动不语,只是坐在轮椅上,望着孙思邈消失的方向。

不多时,马蹄声再起,萧思归冲了回来,见淳于量未走,飞身下马单膝跪地。

淳于量冷冷地望着他,却没有问他是否送孙思邈出了城,他知道江陵城的大小,知道这时候孙思邈还应该在出城的路上。

那萧思归为何不听他的号令?

“淳于将军,孙思邈有何过错?”萧思归急问。

不闻淳于量回答,萧思归叫道:“孙思邈现在还未出城,将军尚可改变主意。”

还是不见淳于量答复,萧思归忍不住道:“将军,末将不知孙思邈是个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错,可末将知道他是个好人。他这种时候,还只想着救人。”

他说得慷慨激昂,却没有留意到淳于量眼中满是痛苦之意,握着木把的手已青筋暴起。

“孙思邈会有什么错,他就算有错,也早就该被谅解。宇文护要他过营,他根本不会再有任何活路,将军怎么能眼睁睁地让他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