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大清根基为满州(第3/5页)

而在对待号称“天潢贵胃”的满州宗室王公,多尔衮却毫不犹豫加恩、封赐或晋封爵位。清廷的六部尚书、侍郎、八旗都统、副都统、护军统领、驻防将军和出征大将军及将军等均由满州人担任,除此之外,各地的督抚大员也都是由满州人出任,只少部分汉军旗出身的能从中分一杯羹。

顺治亲政后,虽然迫于南方战事反复而不得不顶着满州上下的压力启用洪承畴为五省经略,总理对南明战事,但在对待满州宗室方面却比多尔衮做的还要多。他将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锋、肃亲王豪格、承译亲王硕塞、克勒郡王岳讬、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七人的王爷爵位定为世袭罔替,不降袭的亲王,以确保爱新觉罗子孙在大清朝廷所占的份量压倒任何一支力量。

除了定世袭罔替的七位王爷,顺治还在顺治九年时增添议政王公大臣人选,使得满州的议政王、议政贝勒多达17名,分别是硕承译亲王硕塞、多罗谦郡王瓦克达、显襄亲王富寿、多罗安郡王岳乐、多罗信郡王多尼、多罗敏郡王勒都、多罗贝勒尚善、世子济度、杜尔祐、杜兰等。而议政大臣则更多了,从顺治八年至十二年,顺治先后任命的议政大臣多达三十余员,如内院大学士范文程、宁完我、希福等,户部尚书车克、礼部尚书觉罗郎球、兵部尚书蒙古固山额真明安达礼等,两黄旗及其它旗重臣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等等。

几十位议政王公大臣贝勒中只有范文程、宁完我是汉人,且这两人还是早在后金时期就投效满州的汉人,所以早被人视为旗人而不是汉人。清军入关以后投降的汉官没有一人能够位列议政王公大臣会议,就是在关外投降的汉官也没一个能列席。

除了这些,顺治还大加封赏满州子弟为官,可即便如此,在他出于利用考虑启用洪承畴等汉官时,满州子弟还是感到忿忿不平,认为皇帝这是摒弃以满洲为根本的大清国策,开始倚重汉官而冷落自家人!

好在皇帝还是听得进旗下心声的,果断收了洪老儿的权,将他闲置起来。八旗上下倒也不是要对洪承畴喊打喊杀,毕竟这个汉人还是替大清立了汗马功劳的,真要杀了人家怎么也说不过去,但要给其大功封赏却是不行,本来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那帮汉人封王就划去了大清不少地盘,哪还能再封汉人为王。

对于孔有德、尚可喜的死,耿继茂的降,满州上下说实话悲伤的没有几个,反而大半都很高兴,因为这几个汉人王爷的或死或降,便能将原本多尔衮许给他们的一省地盘收回,这能养多少满州子弟?能安排多少满州子弟?能收刮多少财富?

旗里私下里亲朋好友聚一块时,不少听到如那个广东贼秀才倒也不是个一无是处的家伙。有是处在哪,却是只能自个心领神悟了,说是肯定没法说出口的。

汉官嘛,帮着做事就行,可不能老是给他们大封赏,灭国之功太大,要真叫洪承畴得了,朝廷还不得给他封王?

呸!

眼下在西南用命的是咱满州子弟,大军统帅是咱们满人的亲王,这大功怎么也落不到他洪承畴身上!想封王,做梦吧你!

论带兵打仗,打顺治元年到现在,哪一次大规模征战不是由满州的王公贵胄坐阵统兵?哪次不是攻无不可,战无不胜!

顺治元年的山海关大战,摄政王多尔衮亲自出马,统帅八旗冲锋陷阵!入关后,八旗大军马不停蹄,先后由豫亲王多铎、英亲王阿济格、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谦郡王瓦克达、贝勒勒克德浑等宗室王贝勒,统领八旗劲旅,辅以平西、定南、靖南、平南四王以及续顺公之汉兵以及各省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兵征南战北,势如破竹,很快便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奠定了大清一统天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