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各国设计简史(之一)(第5/47页)

本章(第十章)和下一章(第十一章)我们将就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设计情况做比较系统的介绍,借此对世界当代设计的发展做一个横向面的描述。

一、美国当代设计

(一)美国现代设计概述

美国设计的经历过程和美国其他文化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相似之处:从来就是大众化和精英化两者并行发展的历史,战后进入千家万户的塑料制品塔帕容器(Tupperware)和精致的蒂凡尼(Tiffany)首饰、奢侈品并行不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国家背景来看,这是很自然的,因为美国从来就是一个分权、民主的国家,没有过权贵、精英控制文化和消费的阶段,大众文化从来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而设计上的高低并行方式,是美国设计一个很主要的特点。

1929年,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立了设计部,由主任阿尔佛列德·巴尔(Alfred Hamilton Barr, Jr., 1902—1981)、设计部负责人菲利普·约翰逊负责选择了第一批设计藏品,其中有100多件美国工业设计产品,有飞机的螺旋桨、绳索、实验室仪器和器皿、各种工具和家居用品,1934年在“机械时代”这个展区展出。与此同时,他们已经注意到德国包豪斯的设计,开始收集这个当时在世界上基本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学校的设计资料,并且在1930年举办欧洲现代建筑展。这件事很能够说明:美国现代设计、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一直处在一种互不歧视的并行状态。这是认识美国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

美国是在英国殖民地基础上形成的,并且这个国家的居民结构主要是来自欧洲的居民,因此,无论多么自由、独立,在文化上与欧洲的精英文化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建国初期,美国精英喜欢模仿欧洲的贵族品位,他们的家居用品大部分直接从欧洲进口,真正的美国本土设计是纯粹出于使用功能、从百姓手上产生的,比如美国清教徒“战栗派”(Shakers)制作的简单朴素的家具以及开拓西部的先驱们所用的斧头和工具,就具有很强烈的美国实用主义色彩。

工业化以来,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的都市化造成了美国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大,产品的差异化就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标准化、同质化了。最早的例子是亨利·福特推出的福特T型汽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的一批工业设计师更加促进了这种标准化设计的普及。查尔斯·伊姆斯夫妇设计的家具流行到现在,而从欧洲来的德国设计师密斯·凡·德·洛等人的家具也在美国拥有相当高的流行度。他们都成为美国战后“为了现代生活”(for modern living)的主要推手,而他们的设计,也就成了美国社会大众追逐和欢迎的产品,欧洲的那层精英面纱在美国终于脱下来了。

在美国,大众产品具有象征意义,是大众文化的象征。而大众商业文化,是纽约麦迪逊大道(Maidison Avenue)上那些大型广告公司在美国大众产品基础上用广告包装起来的“美国梦”。早在1930年代,大广告公司和产品设计师合作,打造这种大众消费品的“美国梦”品牌,雷蒙德·罗维、亨利·德雷夫斯、沃尔特·多文·提格、诺尔曼·贝尔·盖迪斯都是个中高手。从流线型运动到美国Art Deco,直到战后的汽车款式、家具和生活用品、“国际主义”风格建筑流行、1960年代的“美国未来主义”,美国的设计从一开始就贯穿着大众消费化、全面市场化、实用化、公平化,而并不追求欧洲式的精英主义、贵族品位。后来涌现的重要的设计大师,比如哈里·别尔托亚、埃罗·沙里宁、乔治·尼尔森,还有家具企业如“诺尔”(Knoll)、赫尔曼·米勒(Herman Miller)等公司都是推动美国大众产品设计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