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Shame 羞耻(第8/8页)

人们经常问我们,奥斯维辛会不会再次出现,仿佛我们的经历能够赋予我们预测未来的能力?也就是说,会不会发生另一场大屠杀,单方面,系统化,体械化,有意为之,通过政府层面,针对手无寸铁的无辜民众,并借助蔑视他人的教条给予合法化的大屠杀。很幸运,我们不是预言家,但我们仍能说些什么:一个类似的悲剧,大约于1975年发生在亚洲,几乎被世界所忽视。而德国大屠杀是由于奴役其他民族的愿望、灵魂的贫乏,并归于多种因素的共存(战争状态,德国在技术和组织上的求全思想,希特勒的意愿和颠倒黑白的领袖能力,德国缺乏坚实的民主根基)。这些因素并不是很多,它们中的每一个都不可或缺,但每个单独的因素都不足以引发这场屠杀。这些因素能够重新出现并已经在世界的不同角落重现。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谈及更远的未来毫无意义),这些因素同时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但也并非不可能。在我看来,在西方世界、日本和苏联,一场大规模屠杀是尤其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集中营的历史仍旧是许多人记忆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民众之中,还是在政府层面,而某种免疫机制正在发挥作用,与我所说的羞耻一起,足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再次出现。

至于世界的其他角落会发生什么,或者在几十年之后会发生什么,暂缓进行判断是明智的。而核末日,特别是双边核战争,很可能是短时间而决定性的。这是一种更巨大的、截然不同的恐怖,古怪而崭新,但不在我所选择的主题之列。


  1. [1] 贾科莫·莱奥帕尔迪(Giacomo Leopardi, 1798.6.29—1837.6.14):意大利诗人,散文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其作品表达了民族复兴运动的理想,具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代表作有《致月亮》、《致席尔维娅》、《暴风雨后的宁静》等。

  2. [2] 费黛里奥:贝多芬所创作的唯一歌剧。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利奥诺拉的女性化装成监狱看守,从政治监狱中营救出自己被诬陷的丈夫的故事。

  3. [3] 通天塔:见《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指人类不同的语言和种族。

  4. [4] 伊塔洛·斯维沃(Italo Svevo, Aron Ettore Schmitz, 1861.12.19—1928.9.13):阿龙·斯密茨的笔名,意大利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代表作有《泽诺的意识》等。

  5. [5] 埃拉·林根斯-雷娜(Ella Lingens-Reiner, 1908.11.18—2002.12.30):奥地利医生、律师,二战中因帮助犹太人被送进奥斯维辛集中营。

  6. [6] 集中营暗语,意指濒临死亡的囚犯。

  7. [7] 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lsayevich Solzhenitsyn, 1918.12.11—2008.8.3):苏联作家,1945年因批评斯大林被判刑8年,后被送入劳改营,1957年恢复名誉,197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莫要靠谎言过日子》、《古拉格群岛》等.

  8. [8] 布鲁诺·贝特尔海姆(Bruno Bettelheim, 1903.8.28—1990.3.13):奥地利裔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作家。

  9. [9] 约翰·邓恩(John Donne, 1572.1.24—1631.3.31):英国诗人、讽刺作家、律师和神父,被认为是玄学诗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歌与十四行诗》、《挽歌》、《一周年与二周年》等。

  10. [10] T.S. 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9.26—1965.1.4):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荒原》、《教堂的谋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