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英雄惜英雄(第4/8页)

“朕是如此信任你,你竟然还背叛朕,你……真是太让朕失望了!”当李密那被砍掉的头颅,血糊糊地呈现在他面前时,李渊的眼角竟然渗出了泪水,他摇头叹息说,“你都能背叛朕,还让朕如何相信其他人呢?”

好像李密本是他最忠诚的臣子,突然背叛了他一样。

其实,在那刻,李渊内心是有些释然的,对李密曾经的愧疚之情,也有所缓解。不过,李密和王伯当的背叛,让李渊不敢再信任那些投唐之人,这包括和李密、王伯当一起投唐的魏征。

“这些人不可重用,不能重用啊!”他对身边人说,“时刻都要警惕这种人!”

魏征还真是冤枉。

魏征是钜鹿郡人(今河北邯郸),隋末农民起义时,他去了瓦岗寨,他的学识和深谋远虑,很得李密赏识,一直被委以重任:行军元帅府文学参军。

李密在与王世充的作战中失利,逃去长安时,魏征和王伯当也一起归了唐。虽然归了唐,魏征却没有像李密和王伯当一样,被委以重任。不过,虽然没被重用,却并不影响他对世局的分析。

李唐连克割据四方的枭雄,让魏征认定,在纷乱的时局下,最后的胜者,一定是李唐,所以自归唐后,他便想在李唐做一番大事,一直也在寻找机会,不料又遇上了李密谋反。

幸好李密去黎阳时,魏征没有同行,不然他很可能也像王伯当一样,陷入两难境地。当然,在两难中,魏征的选择,一定和王伯当不一样,他一定会力劝李密不要谋反;实在劝不动,也不会跟随。对魏征来说,他不会盲从,更不会愚忠,尤其不会明知会失败,明知会死,也去做。

识时务者为俊杰!

聪明的魏征从唐朝廷对他的态度中,知道受李密和王伯当的影响,自己被重用的机会微乎其微。若此事放在其他人身上,很可能放弃,抑或离开李唐,投奔其他割据势力,可魏征没有,他不愿就此认命,他要凭借自己的努力,让唐朝廷忘记他曾是李密的部下,让唐朝廷相信他,信任他,甚至离不开他。

于是,魏征主动请缨,要去安抚山东。

魏征走得这一步,可谓是险棋。李密的谋反,就是源于去黎阳(李密曾经的领地)做抚慰大使。而自己呢?也要去瓦岗军曾经的领地,唐朝廷会答应吗?

李渊在魏征自荐时,确实吃了一惊,他知道曾被李密重用的魏征,能力应该不凡。之所以没被重用,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安置魏征。不过,李密谋反后,李渊也就放弃了对魏征的重用,不料他竟然主动请缨,自荐去做这么大的事情,真是出人意料。

“你觉得你有能力安抚山东吗?”李渊问。

“微臣若做不到,甘愿受任何惩罚!”魏征说。

魏征已经孤注一掷了。李渊理解他的心情,善于反向思维的他,倒不觉得魏征在此时自荐有诈。他决定给魏征这个机会,同时也考验考验他的忠诚度。

“你如何让朕相信你?”李渊问。

“微臣知道,说什么都没有做什么让皇上相信!”魏征说,声音不轻不重,不亢不卑,眼神坚定不慌乱。

李渊把眼光看向太子李建成。

魏征自归唐后,在太子府曾做过一些抄抄写写之事。太子李建成虽然和他接触不多,却也稍有了解。李建成对魏征的人品和能力还不是很清楚,却很欣赏他的胆量,欣赏他在绝境中的不放弃,便决定帮帮他,于是上前一步说:“父皇,儿臣觉得倒不妨让他试试!”

李建成的“试试”,只是想试试魏征的才能,不料却被李渊过度解读了,以为太子让魏征去试试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试魏征的能力,另一层则是试探魏征的忠诚度。很是高兴,心想,这大郎总算也学会了点二郎的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