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的东西之争(第5/9页)

事情开始时,似乎和女人问题纠缠在一起。洪秀全对待天王府中的女官态度大概有些问题,在男女平等原则上出现了矛盾。洪秀全把杨秀清父亲的妹妹杨长妹及石达开同族的石汀兰等上了年纪的妇女当用人使唤。但在这些妇女看来,洪秀全跟自己的侄儿同辈,这么可以把自己当用人使唤呢?

“我年纪大了,想歇歇了,可天王不许。他这人太顽固,我们一有什么想不到的地方,就会遭到训斥。”

杨秀清听了姑母的诉苦,心生一计,要整治一下天王。他的办法自然就是“天父下凡”。

历癸好三年(1853年)十一月二十日,阳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即圣诞节的前一天。洪秀全跪在地上。

天父耶和华斥责他道:“对女官要宽大!”“要注意对幼主的教育!”

天父命令:“对其过错,罚杖四十!”

北王韦昌辉走上前去说道:“我愿代天王受杖!”

“不行!”——天父耶和华的话自杨秀清口中传出。

杨秀清觉察到现场的气氛,知道自己操之过急了。除了韦昌辉,想必还有许多人都愿意代天王受罚。他闹这一出“天父下凡”,本是为了降低天王的威信,但这样一来,说不定反而会加强人们对天王的皈依,且有损东王的权威。在场的几十名领导人无不为天王受难而难过,不消多时,他们就会流泪哭泣,若不能适可而止,必定会提高天王的威信。

因此,杨秀清不得不说:“今天格外开恩,日后务必谨慎。”

人们都为耶和华的宽恕而松了口气。杨秀清清晰地听到了气息声。这次事件的结果,杨秀清知道了洪秀全的威力,洪秀全也觉察到了杨秀清的攻击。

洪秀全下令让功臣家族的妇女休息,表面上事情告一段落,但领导人各个心知肚明,事情不会这样结束。

在这次事件后,杨秀清的弟弟杨辅清突然要求去安庆。西征军已从南京溯江而上,抵达安庆,指挥西征军的是翼王石达开。

好友问杨辅清:“你去安庆做什么吗?”

杨辅清朝四周瞅了瞅,回答道:“大难就要临头了!”他已痛切地感到哥哥的蛮横招致了强烈的反感。他担心受牵累,因而想离开南京。他选择投靠石达开,一是远离政治斗争的中心,二是他觉得石达开可以信赖。

“在天京简直叫人窒息,就让我待在这儿吧。”杨辅清在石达开面前深深低下了头。

“真的这么糟吗?”石达开在仔细琢磨着他跑来避难意味着什么。他极力抑制着,仍不禁流露出叹息之声。

连理文从谭七那儿听到南京的情况,向父亲报告后,问道:“我们能做些什么?”

“很难啊!依靠翼王的力量,也许还有办法能防止悲惨结局。不过,这个人进了南京之后,好像也变了。”连维材抱着胳膊答道。

“要船!没有船,什么也干不了。要打仗,首先得有船。”曾国藩在湘潭和衡州设立造船厂,昼夜不停地造船。

湖北、湖南的船全都被太平军拿走了。可以说,由于这支船队,太平军才打下南京。北京派来的急使所带的命令,只是一味督促他赶快上阵。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已到达天津,李开芳、林凤祥等人所率领的太平军破了代替讷尔经额任钦差大臣的胜保的清军,杀了天津知县谢子澄,北京受到震撼,富豪们纷纷开始逃难。

西征军从安庆又往西进军,在田家镇、半壁山打败了江忠源,占领了汉口和汉阳,知府俞舜卿和知县刘鸿庚等战死。

在长江对岸的武昌城内,湖广总督吴文熔和湖北巡抚崇纶,在强敌兵临城下的情况下仍争吵不休。崇纶建议在城外建立基地,防御敌人。所谓到城外去,就是要弃城。过去有无数的清朝大官儿,就是借此机会逃跑的。总督早就看穿了巡抚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