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1] 为什么大型革命变得越来越少[2](第9/9页)

我必须非常小心,防止我的作品显得不可信和自相矛盾,防止其看上去像鬼话连篇。

身份的平等,将彻底的独立性赋予个人理性,必将引导人们走向思想的混乱状态,并给人类观念带来不断的革命。

这是最初自然浮现的想法,常见的想法,乍看之下最有可能产生的想法。

通过更紧密地审视一切,我发现这种个体独立性在民主国家中是有限制的,而我最初没有发现这种限制,这个发现让我相信信仰必定比我们最初所断定的更普遍、更稳定。

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读者的思路。

但我想更进一步,我甚至开始设想民主带来的最终结果将会是使人类思维和人类观念过于稳定。

这个观点对读者的思维来说是如此不同寻常、如此遥不可及,以致我必须使他将它看作特定背景下的一种假说。

草稿中的注解:

“民主的社会状态是反革命的”,这个观点与被普遍接受的观点相比是如此具有冲击力,以致我必须一点一点地说服读者,因此我首先必须指明这种社会状态具有的革命性比我们假设的更少。由此开始,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得出的结论是这种社会状态足以令人担心它不具备足够的革命性。正确的观点,但它在乍看之下似乎是自相矛盾的。

[在正文一侧]以思想革命为结束,而不是以思想革命为开始。按照完美的逻辑秩序,应当从思想革命开始,因为行为源于思想;但是我担心如果我将平稳状态放在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之后,我的观点会被看作是牵强的并且不能被读者理解。将其放在思想革命之后则能被读者理解。

[17]“也许应当严格地区分民主的社会状态与民主的政治制度、身份的平等与民主。

“一个带来稳定,一个导致革命。

“[在正文一侧]身份的平等结合自由的制度,仍然不是一种革命性体制;当身份的平等与君主政体相结合,则会形成最稳定的社会状态。”

[18]在页边空白处:“因为人们的观点是自然相似的,这是不是这些观点才不会引发革命的一个原因呢?”

[19]手稿中写的是“民主时代”。

[20]如果我尝试找出什么样的社会状态最有利于思想革命,我将在所有公民完全平等和所有阶级绝对分隔之间的某处找到它。

在阶级制度的统治下,社会地位世代相传,没有人能够改变它;一些人不会期待得到更多的,而另一些人不会期望获得更好的。在这种万籁俱静和万物静止的状态中,想象力不再活跃,而思想的运动也不再出现在人们的头脑中。

当阶级已被废除且身份已经变得几乎平等的时候,所有人都在不断移动,但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孤独的、独立的和软弱的。后一种状态与前一种状态有着惊人的差异;然而,两者有一点是类似的。那就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人类思想的大革命都是非常罕见的。

但是在国家历史的这两种极端之中,存在一种中间时期,即一个荣耀与动荡共存的时期,这时,身份尚没有固定到足以使思想陷入沉睡,身份尚没有平等到足以使人们对彼此的思想施加极大的力量、使少数人能够改变所有人的信仰。正是在这个时候,强大的改革家出现,新思想突然改变世界的面貌。

[21]在手稿中:“……当你与他们谈论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行为没有明显而直接的关联,他们通常会显得很冷淡。他们的思维不断远离你。”

[22]在页边空白处:“多数不需要政治权利就能够使反对它的人无力承受。”

[23]“我所理解的大革命是深刻调整社会状态、政治制度、民风和民族观念的改变。”

[24]“我敢这么说吗?对于之后的几代人,我最害怕的不在于大革命,而在于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