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来”的政权(第2/6页)

从此,孙中山就开始了在国外筹钱,回国内发动起义的艰苦历程。每次在海外筹钱筹够了,就回国发动起义,孙中山一生都在为革命奋斗,同时,他一生也在为筹款而奋斗。

为了筹钱,孙中山使用了各种手段,尝尽了各种艰辛和冷遇。

1909年,接受容闳提出“募集500万美元,10万支枪和1亿发子弹,在中国广东地区发起大规模的武装起义”的“中国红龙计划”,与美国军事专家荷马·里和已退休的美国大银行家查理·布思签订协议:美国银行家货款350万美元(后改为1000万美元),具体由布思落实;同盟会支付年利率为15%,十年内还清本息并且在新政府里为美国财团商人腾出一部分重要岗位等。后来布思做了种种努力,可是美国财团还是觉得这种风险投资很不靠谱,这个计划也就流产了。

筹不到钱的孙中山着急了,在美国挨家挨户找华侨商人进行宣传,讲革命道理,像一个保险推销员一样,但是收效甚微。后又想到了发行股票411,1911年5月5日,孙中山在美国芝加哥出席同盟会芝加哥分会集会时,宣布成立“革命公司”,并动员当地华侨购买该“公司”股票,筹款支持国内革命活动。孙中山许诺,股金本息,革命成功后加倍偿还。

到了温哥华,“洪棍”412孙中山说服当地洪门组织筹饷局,并以革命军政府名义发行10元、100元、1000元三种面额的金币债券。在他的鼓动下,不少华工把整月薪金都捐献出来了。

1911年6月15日,孙中山又提议组建美洲洪门筹饷局,以革命军政府名义发行债券,由会计开具收执。捐数五美金以上者,均双倍发给中华民国金币票收执,另:百元者记功一次,千元者记大功一次,待民国成立后论功行赏413。并规定:“所收捐款多少,除经费外,一概存入银行,以备孙大哥有事随时调用,他事不得提支。”4149月份以后,通过洪门组织,“周游演说月余,集款达四十万。”415后又在古巴成立代理筹饷处,将集资行动拓展到南美。

武昌起义爆发后,筹饷局将筹集到的“万余美金”交给即将回国的孙中山,并陆续汇巨款供应各省义军,还购买了6架飞机运抵上海。1912年又筹集资金以充实国库,并将余款30余万元汇至上海犒赏军士。自武昌首义到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仅旧金山洪门筹饷局就提供了20余万美金。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筹饷局将一切账目上缴革命政府报销。1914年孙中山在东京组建“中华革命党”护法讨袁,又如法炮制发行“中华民国金币券”筹饷。

孙中山搞革命究竟筹集了多少钱?无从统计。

许多人为了支持革命,倾家荡产。孙中山哥哥孙眉,靠自身打拼,在茂宜岛经营农牧业兼营商业而成为当地首富,人称之为“茂宜岛王”。1895年广州起义急需经费,孙眉贱价出售牲畜,以捐充军饷。190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行债券,孙眉又将1000多头牲畜变卖认购债券,终于由富豪变为赤贫。据说还有日本的留学生为了购买孙中山的股票,去借高利贷的。

亲友资助起义是可以理解的,革命志士变卖家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资本家出钱起义,原因为哪般?我们当然不否认这一群体中有热心革命者,但是我们想搞清楚的是这当中占多大的成分?当年的捐款,不全是出于海外华人的革命觉悟,好些捐款,实际上是个别华人对革命的一点赌博性“投资”。当初康有为的保皇党在美国筹款就是靠清制官服为道具的,声称只要是三品官以下爵位,他们即有权封赠,至于封赠官衔大小,则视捐款者所捐多寡而定。而那些华侨老板,之所以踊跃出钱,为了就是日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后来形势发生变化,保皇党不再被信任,孙中山的革命党开始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要对象,支援革命,一是为了“十可报百,万可图亿”,二是为了“待民国成立后论功行赏”。商人通常都是按商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的,虽然这一点可能不被他们所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