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极 第四章 袁崇焕之死(第6/8页)

琢磨来琢磨去,莽古尔泰老兄决定一窝蜂地扑过去,心想我冲不垮,一群人上去压也压死你们。结果很惨,莽古尔泰很惨,被人打伤了,贝勒阿济格被乱箭射成重伤。莽古尔泰搞不懂,怎么自己的人数这么多,居然被对手打得节节败退。但莽古尔泰是不会轻言放弃的,因为他是一根筋。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莽古尔泰最后不得不撤退了,明军胜利了。

那边皇太极亲自攻打德胜门,结果也没有讨到好处,这一战满桂身受重伤。皇太极还不罢休,决定发动最后一击,于是开始了左安门之战。这一战,尽管皇太极使出了全力,还是败在了袁崇焕手中。皇太极只好暂时撤退,驻扎起来。然而,等待袁崇焕的是死神。

这一天是1629年十二月一日,袁崇焕接到皇上圣旨,召他进宫讨论发工资的问题。皇上还让他带上祖大寿等人一同进宫。

打了胜仗,发工资和奖金是人之常情,袁崇焕带着祖大寿等部将一起往城里跑。奇怪的是,来到城门前却没人打开城门。就在袁崇焕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楼上放下了几个筐子,让袁崇焕等人坐在筐子里,然后拉上来。

这种召见的方式非常奇特,我们不知道袁崇焕坐在筐子里是什么感觉,但前往皇宫的路上他还是挺高兴的。

可是见到崇祯时,他傻眼了,这个崇祯一改往日礼贤下士的姿态,厉声质问袁崇焕:“你为什么要杀毛文龙?敌军为什么能长驱直入,进攻北京?你为什么要打伤满桂?”

袁崇焕沉默了,因为他知道皇上要整自己,皇上问这些问题不是让自己回答,而是找整人的借口。杀毛文龙那是很早的事了,崇祯当时不提,现在提出来,那自然是翻旧账;至于敌军长驱直入,袁崇焕相信崇祯也是明白的,皇太极绕道蒙古,跨越长城,避开了关外防线;至于最后一个问题,对袁崇焕来说就更荒唐了,因为他都不知道满桂受伤,但京城里有人传言满桂是袁崇焕让人击伤的。

对这些问题,袁崇焕都没有回答,因为他知道任何回答都只会火上浇油。他面对的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独裁者,独裁者没有内政,独裁者看的是别人的态度。

看袁崇焕不说话,崇祯稍稍满意,沉默就代表认罪。来人呐,把袁崇焕押进大牢。

崇祯这个表现让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现在敌师大军压境,居然关押抗敌的主帅。更让人吃惊的是,居然有人夸赞崇祯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现代人翻案把脑子翻出毛病来了。

拿下袁崇焕后,崇祯让满桂接替袁崇焕成为总指挥,祖大寿率领袁崇焕的军队。崇祯满以为这样安排不会让军队哗变,事实上他还是错了,理论上这个安排很合理,但是他忽略了人的情感。祖大寿是袁崇焕一路提拔起来的,可以说对袁崇焕既感恩又怀着敬意,你现在这么突然一下子把我的恩师下狱,虽说提拔了我,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厚黑门徒。再说了,你可以拿下袁崇焕,也可以拿下任何人,保不准有一天你对我举起屠刀。

虽然崇祯笑眯眯地对大家说:“这事只与袁崇焕一人有关,大家还是各就各位,该干啥干啥。”

袁崇焕被抓时,祖大寿一句话都没说,不过根据史书记载,祖大寿当时发抖了。祖大寿发抖不是因为心理素质差,而是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奴贼曾经横行无忌,好不容易出了个袁督师打得他们头破血流,结果袁督师不但没有功劳反而有罪。

三天后,祖大寿看崇祯还没有释放袁崇焕,带着部队离开了京城,回到锦州。这就相当于造反了,我国古代的国情非常特殊,你带兵到京城下是造反,带兵离开也是造反。

这下,崇祯急了,这时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建议说:“让祖大寿回来也容易,只要让袁崇焕给他写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