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康熙来了(第4/11页)

从安文思的文字中,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当时发生的那一幕幕。顺治想传位给堂兄弟,让他待在皇宫里等消息。结果,孝庄传来的人马来到,篡改诏书,将皇位传给玄烨。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孝庄实行戒严,将城门关闭,重兵把守,以防不测。

玄烨当上皇帝看起来无风无雨,波澜不惊,实际上帝国内部暗涌四起,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惊涛骇浪。久经风浪的孝庄将这一切控制在无声无息中,不愧是一个高明的政治操盘手。妙手控局,无风无雨。

孝庄是一个智慧的女人,她不仅稳定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还为帝国选了一个杰出的CEO。那时玄烨不过八岁,孝庄为什么会选中他呢?

当时备选的主要是皇二子福全和皇三子玄烨,这两人都是庶出。事实上,由于顺治对皇后很不感冒,顺治的孩子基本都是庶出,他从没有跟任何皇后生下过一儿半女。

庶出不要紧,玄烨至少还得跟福全比一比,福全比他年长,这是福全的优势。但是,福全也有自己的劣势,首先一点就是,福全没有患天花,脸上没有麻子当然雅观一点。可是,当时满人对天花视若魔鬼,如果有一天福全不小心患上天花一命呜呼,这大清国岂不又要折腾一番。玄烨得过天花,所以汤若望说:“立玄烨啊,这孩子得过天花,以后命长着呢!”

如果认为玄烨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天花也不全对,玄烨也有个人素质方面的优势。

在玄烨五岁的时候,曾经和福全、常宁一起去向父皇问安。顺治不知为何,心血来潮,问这些小孩们将来有什么志向。常宁那时才三岁,连志向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自然无法回答,只能沉默。福全回答说:“愿意做一个贤王。”从福全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这个人没什么远大的志向。玄烨回答说:“我长大后一定要效法父皇,为国家竭忠尽力。”玄烨的话说得很漂亮,其实就是想当皇帝,大家都觉得这孩子不一般。

玄烨明显比其他孩子机警聪敏,孝庄选定他应该说是有眼光的。

四大辅政大臣

大清以前是由摄政王辅政的,多尔衮的精彩表演让顺治寒透了心,最后弄得国家只知有摄政王不知有皇帝的地步。

为了避免历史重演,这次绝对不能再让亲王摄政了,孝庄为帝国挑选了四个辅政大臣。在这四个辅政大臣中,鳌拜虽然排名末位,却又是名声最大的。

第一个辅政大臣是索尼,索尼不是一个品牌,他姓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是清朝不折不扣的元老。努尔哈赤时代,他在文史馆工作,那时还非常年轻。皇太极时代,他混上三等甲喇章京,相当于明朝的游击将军。皇太极死后,索尼坚定支持立皇太极的后代为帝,多尔衮摄政后,找他麻烦,将他免死赎身。顺治亲政后,召回索尼,为了表彰他的忠诚,晋升他为一等世袭伯,并升任内大臣兼议政大臣。索尼是四朝元老,两朝顾命大臣,在四辅臣中列居首位,大家是没有意见的。

第二个辅政大臣是苏克萨哈,在四个辅政大臣中,苏克萨哈的出身最为特别,他是满洲正白旗人,以前是多尔衮手下的一个得力干将。苏克萨哈的父亲苏纳一路跟随努尔哈赤出生入死,最后得到赏识,被努尔哈赤招为驸马。苏克萨哈凭借着这层身份,仕途一帆风顺,再加上他本人才干确实不错,在皇太极时候,他就当上三等甲喇章京。多尔衮摄政后,他混上议政大臣的职位,并晋升一等公。多尔衮逝世后,苏克萨哈又敏感地意识到政治风向的改变,及时告发多尔衮“阴谋篡逆”,因此受到顺治的重用,顺治提升他为镶白旗护军统领。后来在围剿农民军过程中,苏克萨哈晋升为领侍卫大臣,外加太子太保头衔。顺治弥留之际,苏克萨哈在皇帝床前泪流满面,表示要为顺治陪葬。顺治对他说:“你不知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帮助新皇治理国家是难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