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康熙来了(第5/11页)

苏克萨哈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他当上第二辅政大臣我们一点也不奇怪。

第三个辅政大臣是遏必隆,遏必隆跟后来的大贪官和珅同姓,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遏必隆的父亲是清朝开国功臣额亦都,母亲是和硕公主。皇太极时代,遏必隆承袭一等昂邦章京,相当于明朝的总兵。多尔衮摄政后,遏必隆挨整了,被籍没一半家产,削职为民。顺治亲政后,遏必隆官复原职,还提升为一等公。没过多久,又荣登议政大臣行列,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头衔。

第四个辅政大臣也是最具争议的一个人物,这人叫鳌拜。由于在现代的影视作品里,鳌拜出场的频率实在太高,所以大家都对他有个最基本的了解。无论在哪部电视电影里,鳌拜给人的感觉都是高大威猛、嚣张跋扈,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让我们从正史的角度来了解一下这个人。

鳌拜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鳌拜是一个典型的军人,可以说是皇太极的铁杆家将,从鳌拜的人生履历上看,这个人确实是个有实干才能的人。皇太极一路提拔他,从甲喇额真到三等梅勒章京,再到赐号巴图鲁(勇士),然后到一等梅勒章京、护军统领,最后到三等昂邦章京。鳌拜没有平步青云,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功劳一步步爬上去的。多尔衮摄政后,鳌拜好几次差点被整死,最后都被顺治救了。

现在的历史小说和影视作品大多把鳌拜这个人妖魔化了,看这些作品我们觉得鳌拜这个人简直是人神共愤,死一万次都不够。鳌拜没有这么可恨,鳌拜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元老。说鳌拜谋反的人完全是以讹传讹,但如果鳌拜没有谋反,为什么会落得那个下场?

鳌拜虽然没有谋反,但是擅权却是事实。鳌拜是一个个性非常强的人,性格咄咄逼人,即使他没有谋反的举动,性格和举止也构成了对皇权的挑战。康熙拿掉他也是情理之中。

我们来回顾一下鳌拜这个人在历届政治斗争中的表现吧!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急欲染指最高权力,想坐稳龙椅。这时,皇太极的家臣们不同意了,说多尔衮你要这么干,就跟你玩命,其中态度最凶的就是鳌拜。史书记载,鳌拜这个人有勇无谋,大体应该是正确的。

鳌拜勇猛到了什么地步呢?据说他臂力骇人,一箭射到门楣上,十几个侍卫都拔不出这支箭。多尔衮摄政之后,鳌拜也老是跟他过不去,用我们现在的话说,鳌拜这人缺心眼。多尔衮很想干掉鳌拜,对多尔衮来说,干掉鳌拜并不是一件难事。

这不,有一次多尔衮翻查鳌拜的档案,发现鳌拜以前犯了一个错误,于是下令捉拿鳌拜,斩立决。眼看鳌拜就要人头落地,顺治听到消息,赶快过来,救了鳌拜一命。

总之,多尔衮找了鳌拜好几次,几次都准备斩了他,结果都被小顺治救了。我们说,鳌拜这个人命大。

可惜,顺治一死,鳌拜的霉运就来了,当然霉运来的时候还让人以为是好运。康熙是鳌拜宿命克星,康熙智擒鳌拜一直传为历史美谈,真实历史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点。

鳌拜执牛耳

像鳌拜这种性格,绝对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垫底,心里肯定不会舒服。何况,排名第二的苏克萨哈是自己的死对头,不出一口恶气鳌拜实在不能罢休。

索尼年纪最大,虽然位居首位,但是精力不济,给人感觉没几个年头。索尼当然不会为了那点权力搞得自己晚年生活充满阴云,所以,索尼基本是不问世事的:你们去争吧,别干扰我的夕阳生活就行。遏必隆是个性格软弱的人,他也不会争权夺利,而是坚持明哲保身的主张。

剩下的两个就是苏克萨哈和鳌拜了,这两人都是厉害的角色。如果让两人在擂台上打一场,苏克萨哈肯定不是鳌拜的对手;但论起智谋,鳌拜又不是苏克萨哈的对手。政治斗的是什么?大家一定会说是斗智,如果是这样的话,苏克萨哈似乎是必胜的。实际上,政治不完全是斗智,有时候也是斗狠斗势。所以,到底鹿死谁手一时半会还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