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5/5页)

但要打赢这一仗,不是只靠有个必胜的决心就能办得到的,这里面有许多具体事宜需要扎扎实实地去做。金军说到就到,备战时间有限。因此退朝之后,李纲接着便约吴敏、聂昌以及有关官员至尚书省开了一个短会。当时吴敏和聂昌在是战是走的问题上属于中间派,他们觉得左右都有风险,对于怎样做风险较小一些拿捏不准,因而在朝议中都没作声。现在既然皇上决定了要战,他们又皆被委任为亲征行营长官,两个人也就只能塌下心来,与李纲一起坐而论战了。

今天上午李纲与蔡懋一起去巡视了城防,对城墙破损失修的情况印象深刻。在朝议中,为了顶住逃跑逆流,他有意对此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但真要守城,这事却不可不认真对待。在这个短会上,李纲着重谈的就是整修城墙问题。他责成有司抓紧时间组织力量施工,责任要落实到人。因见大家都已很疲惫,其他事情便暂未多谈。

散会后,吃过甘云给他端来的晚饭,李纲便又聚精会神地查看地图翻阅资料,思考制订防务计划,一直忙到深夜。当夜,他便宿在尚书省的厢房里。他准备明天一早就召开各部军事联席会议,研究守城部队的统一部署问题。

不错,我李纲是个文人,若论上阵拼杀,那是十不敌一。但是论动脑筋用智慧,却不见得逊于武夫。古来文人为帅者并不乏其人,韩信孔明都是文人,不照样能统率三军大破强敌吗,我李纲效仿古贤沙场点兵有何不可?想到这些,李纲胸中不禁涌起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激情和冲动。

可他万没想到,事情竟又突生剧变。就在翌日凌晨,他睡下还不足两个时辰,从宫里传出消息:皇上临时变卦,就要启程离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