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2/5页)

两个杀手的专业技能毫无问题,到时候由一个人去引开侍卫,另一个人去直取李纲性命,李纲注定在劫难逃。从这方面说,童贯估计得一点不错。他的错误在于他太低估了李纲的声望和刺客的人品。他过于自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却没想到杀手也不全是只认银子的人。

作为首屈一指的抗金名将,李纲这时已是英名远扬。南都距汴京不远,百姓们对李纲守卫京城的英雄事迹闻之甚详,聆其名皆如雷贯耳肃然起敬。郭信、祖平虽为职业杀手,却非流氓恶棍,从根本上讲,他们也是由于世事所逼,才走上这条黑暗道路的。他们常以好汉自诩,却又明白自己算不得真正的好汉,因此他们对英雄豪杰的仰慕,更在一般人之上。得知刺杀目标居然是李纲,两人俱吃惊不小。当时他们表面上声色未动,乃是长期练就的职业素质使然。而一俟离开裴有才,两个人便开诚布公地进行了合计。合计的结果是:谋杀李纲断不可为,为之将犯众怒,迟早要遭报应。

然而既已接活在手,按照道中的规矩那便反悔不得。再者看来此事的幕后指使者来头不小,亦是不便公然得罪的。谎称行刺未果而实际上无所动作也不行,不排除有人暗中监视他们的可能。所以,他们还是得前去虚晃一枪,然后只推说因其戒备森严,行动不曾得手,将酬金悉数归还便了。而且前去虚晃一枪,还能起到提醒李纲注意防身的作用,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依此计议,当晚两人在潜入南都驿馆时,便故意地弄出了异常声响。甘云闻声出寻,两人与之稍作交手,即抽身越墙而遁。在与甘云对打时,面蒙黑纱的郭信低声留下一言:“有人欲害李相公,务请留意。”

甘云将此况禀报给被打斗惊醒的李纲后,李纲颇感诧异,搞不懂那两个蒙面人到底是来行刺的,还是来报信的。这个谜团的答案是当他回到汴京后,才以一种神秘的方式浮出水面的。

此事一出,令甘云的警惕性大增,当时他便要求驿丞在李纲的房前屋后加设了警卫。从这一夜起一直到李纲回到汴京,甘云衣不解带剑不离手,始终保持了一级戒备状态。这样,即便有人再欲图谋不轨,也难得有缝隙可钻了。

李纲没死,而郭信、祖平以及裴有才,却都没活过当夜。

郭信、祖平的行动过程果然是受到了裴有才的秘密监视。裴有才目睹事败,心头发毛,急忙撒丫子回去禀报了童贯。童贯听裴有才叙述过现场情况,断定是两个杀手有意捣鬼。至于杀手为什么要捣鬼,他一时顾不上分析。反正用这两个人肯定是用错了,早知如此,还不如就用自己的心腹。童贯恼恨得咬牙切齿七窍生烟,恨不能把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裴有才一脚踹到粪坑里去。但他还是强忍着,没把气急败坏的情绪挂上面皮。现在再暴跳如雷也没用,要紧的是赶紧灭口。

灭口不用现张罗,即便是事成,照样要灭口,这个步骤早在他的计划之中。关键是得先稳住裴有才。

于是童贯舒胸展腹运气丹田,尽量做出宽宏状,用和缓的口气对裴有才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蹄,无足怪也。好在那两个人还算机灵,事虽未成,却也没留把柄,这就不错。这件事不便再用他们了,我想用他们做点别的事。你现在可仍按前约,在预定地点为他们摆酒洗尘。告诉他们,雇主另有要事相托,酬金如旧。但若他们不愿承接的话,亦不必强求。

裴有才原是准备承受童贯的痛骂严惩的,闻其言暗出长气如蒙大赦,不及多想其他,连忙喏喏而去。

到了与郭信、祖平约定的交差地点——一家地处偏僻的小酒肆,郭信、祖平已携他们收取的所有酬金等候其间。见到裴有才,二人即道惭愧。裴有才遵照童贯的指示,一面吩咐酒保拿酒上菜,一面对二人善言勉慰。他说:“任何人办任何事都难保万无一失,偶有失手不足为奇,雇主对此深表理解,二位大侠不必过于自责。这桩营生就不再烦劳二位了,雇主另有请二位相助之处,如果二位能够尽力,已付的定金也就无须退还。事成之后,仍旧还要再加酬谢。不知二位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