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4/5页)

赵佶闻言称善。再过几天便是五月初一,宋时习俗,自五月初一至端午节前,有个供花辟邪的民间活动。当其时,家家插柳布花于门前,人们往来走动相互拜会,探亲访友开宴聚饮,要一直热闹四五天。此时邀请赵桓,正好是个由头。于是赵佶便让张迪传命下去做好准备,五月初一请赵桓到龙德宫来饮酒赏花。他打算借此机会,推心置腹地与赵桓畅谈一番。只要父子之间坦诚相见彼此交心,有什么大不了的矛盾不能化解呢?

为了营造温馨祥和的气氛,赵佶特命花匠选用鲜花百种,在宴殿前排列出各种吉祥图案,一应酒具亦选用了上等玛瑙琉璃制品。他认为,既然他这个做父亲的做出了这种情深意笃的高姿态,身为儿子的赵桓理应是感激涕零积极响应。岂料事与愿违,他煞费这番苦心换来的结果,竟与他的美好初衷全然是南辕北辙。

原来这时的赵桓,对赵佶的猜忌已相当深。其原因一方面是来自张邦昌、耿南仲的奏言,另一方面就是来自赵佶回宫后的表现。两者相辅相成,而后者是对前者的有力佐证。

太上皇对更换侍从人员的极度不满之状,王宗楚回去便一五一十向赵桓做了详细奏报,而后又有龙德宫内的眼线呈上了同样内容的密奏。这个情况便不免让赵桓疑窦顿生。赵桓想,你赵佶假如心中没鬼,朕给你调换几个侍从值得你这么大动肝火吗?你越是反应激烈拒绝接受,越是证明这件事朕做对了。你居然还胁迫王宗楚再将旧有人员调回去,这真是天大的笑话,王宗楚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你是不是还想动不动就凌驾在朕的头顶上发号施令?那纯粹是白日做梦。莫说这更换侍从朕确是别有用意,就是无甚用意,单冲你这个恶劣态度,朕就偏不遂你之愿。朕就是要让你看清楚你现在究竟是谁,让你搞明白你现在应当和必须服从于朕。

那边赵佶心里有气,这边赵桓的气比赵佶还大,所以龙德宫那里他便懒得再涉足。这些日子经常去向赵佶请安的那些太监,其实都是朱后为了替赵桓圆场,私下里以皇上的名义派去的。

接到赵佶五月初一的宴会请帖,赵桓原本也想推托,后来经朱后力劝,他才勉强同意前去做个敷衍。然而他却又疑神疑鬼,生怕赵佶的宴请是别有用心,赴宴时除带上了一队全副武装的大内侍卫,还专门叫上了王宗楚和耿南仲随同护驾。看那防护森严的架势,恰似去赴一场杀机四伏的鸿门宴。

那天赵佶一看赵桓带着那么多挎刀侍卫,先自有三分不快,心里说不过是到你父皇这里来吃一顿寻常家宴,用得着如此耀武扬威大摆其谱吗?后来见王宗楚和耿南仲这一文一武亦与赵桓同入宴殿,并分坐于赵桓两侧,赵佶的不快又添了几分。他原本是想在席间敞开襟怀与赵桓好好聊聊,赵桓安排这两个臣属不伦不类地坐在这里,有些话说起来就不太方便。

但是这些不快赵佶都忍下了,他不想因为计较这些枝节问题而破坏了双方的兴致。既然赵桓乐意这样,那就给他个面子罢了。可是接下来的情形,却使得他再也无法容忍。

那情形是酒过三巡后赵佶才注意到的。宴席选用的酒名为仙醪,此乃京师名酒,是赵佶根据赵桓的喜好刻意指定的一个品种。然而在饮酒时赵佶发现,虽然做了几次举杯的动作,赵桓的杯中之物其实一滴未动。他感到这个现象有点不对劲,便开始留意观察。这一留意观察,便有了进一步的发现。他看出来赵桓吃菜也有名堂。餐桌上的珍奇馐馔种类繁多琳琅满目,而赵桓却不轻易下箸,必是王宗楚或耿南仲先品尝过某道菜,并以目示意之后,赵桓才去动那道菜。王、耿二人没尝过的菜,赵桓绝对不去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