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倒霉的幸运儿(第12/21页)

立嗣的事结束后没多久,宇文泰便在北巡的路上死了,他留下了一个严峻的局面,从此之后,宇文家的一切,都要由宇文护来扛起了。

对于自己的身后事,其实宇文泰很早就开始了准备,他一开始重点培养的是侄子宇文导,但很可惜,宇文导比宇文泰死得还早,于是,宇文泰将希望寄托在宇文导的弟弟宇文护身上。

宇文护是什么背景呢?总的来说,他既没什么战功,也没什么资历,当年宇文泰随贺拔岳入关,年幼的宇文护就没有跟随而来,其他大部分时候,他都是宇文泰的跟班,邙山之役还吃了败仗,唯一值得称道的,是跟随于谨征讨江陵,算是立了些功劳。在宇文泰设立六官制的时候,宇文护也只是“小司空”而已,在西魏统治集团中,显得并不出挑。

比之朝廷的超级大佬,尤其是赵贵和独孤信这二位,宇文护的力量当然是小的可怜,他当然没能力立即控制局面,因此,在宇文泰死后,朝内立即出现了“诸公各图执政,莫相率服”的情况。

怎么办?被宇文泰寄予厚望的宇文护毕竟不是泛泛之辈,他立即去找了一个人,谁呢?宇文泰的心腹,八柱国之一的于谨。

于谨当即允诺。第二天的会议上,于谨便以元老身份,力挺宇文氏,大佬们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在他的威势下,也只能跟着他向宇文护行再拜之礼。至此,宇文氏才算有惊无险的完成了权力交接,宇文护得以摄政,宇文觉得以接班(具体请见《周书·于谨传》)。

公元556年十二月,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元廓禅位。

公元557年正月,宇文觉称天王,北周遂正式取代西魏。

从宇文泰病逝,到元廓禅位,再到宇文觉称王,时间一共过去了三个月;而从元修西奔到宇文泰病逝,整个西魏存在了22年;三个月和22年,只意味着一件事——宇文泰可以轻松控制的局面,宇文护还控制不了,正因为他控制不了,所以,他才要借着宇文泰的余威,及早把生米煮成熟饭。

宇文护控制局面的障碍,依然是那群在宇文泰死后便“莫相率服”的大佬。在于谨的突然袭击下,大佬们被迫低了头,但是,大佬们的低头也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满增加了。

最不满的人,便是赵贵。在北周取代西魏后,表面上看,他如愿以偿地担当了大冢宰(跟宇文泰临死前的职位一样),但是,这不过是宇文护玩的一出小伎俩,在把赵贵高高抬起之后,他迅速联合了于谨、李弼和侯莫陈崇,取得了兵权,架空了赵贵。

赵贵很不爽,他的不爽,根子上来讲,还是那句“没有我,哪有你”。赵贵认为,自己是北周的最大元勋,当年拥戴宇文泰的第一功臣,如今,他却屈居黄口小儿宇文护之下,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这口气,他要怎么咽下去呢?思来想去,赵贵得出了结论——这口气根本不可能咽下去。

怎么办?赵贵去找了另一个人,他认为同样咽不下这口气的独孤信。

理论上讲,独孤信当然心存不满很久了,当日的立嗣风波,他就被宇文泰当众拎出来当了负面典型,他为宇文泰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到头来却被当成了乱臣贼子!甚至,小老弟李远居然拔出刀想砍他!更可气的,这个要死的李远,完事之后居然还跑到独孤信面前当好人,说他这么干都是为了国事(临大事,不得不尔)!当时独孤信只能强压怒火,应付了一句(今日赖公,决此大议),但是,他的内心又如何平静的下去?

如今,宇文泰死了,西魏变成了北周,但是,被排挤的命运一如既往,原本独孤信是大司马,如今大司马的位置被宇文护抢走了,他没了兵权,这口气,他要怎样咽下去呢?

赵贵找对人了,酒过三巡之后,他们就聊开了,独孤信120%的赞同赵贵——宇文护这小子真他娘不像话!于是,赵贵发话了,他说,既然如此,我们干脆找个机会干掉这小子吧?独孤信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