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倒霉的幸运儿(第11/21页)

其实,宇文泰的“诸子幼小”,不过是含蓄之词,是暗示性的说法,如果摊开来说,应该换四个字——主弱臣强。

主弱臣强的问题,一般集中出现在开国阶段。此时,新生的皇室家族地位未固,力量不足,而跟着老皇帝打天下的功臣们,则个个权势熏天,不可一世,此时老皇帝要想顺利传位给小皇帝,一个字——难。

同样因为这个问题,中国的开国皇帝有个很不好的习惯——杀功臣。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朱元璋,他就是个杀功臣的最大刽子手,借着“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他几乎把明朝的开国重臣杀了个干净。对此,他的儿子朱标很不理解,说老爸你也忒狠了,这些可都是大明的功臣啊,怎么能这么对待他们呢?朱元璋什么都没说,扔下了一根荆棘,让朱标去捡,朱标当然捡不起来,觉得刺手;然后朱元璋就说,你老爹我这么干,就是帮你去除荆棘上的刺,让你能顺利接手大明王朝啊。

朱元璋此语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其实,他何尝不知道功臣们大多是被冤杀的?但是,不杀不行啊,不杀,他的朱氏江山就不能顺利交接啊。所以,开国皇帝杀功臣,不只是心狠的问题,同样也是无奈的问题啊。

当然了,朱元璋是杀得太过了,后来他的儿子朱棣起来造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反,可怜朱允炆就悲催的发现,功臣宿将们死绝了,没人用了……

当然,宇文泰的情况跟朱元璋还不一样,朱元璋当年已经统一了全国,君临天下,当然可以大杀功臣;而宇文泰呢?西魏当时国基未稳,强敌环伺,还得需要老家伙们帮衬着呢,所以,非但不能杀他们,还得好好伺候着他们呢。比如说,宇文泰虽然是老大,但是,这个老大从表面身份来讲,跟小弟也没啥区别,都是柱国嘛。

所以,问题就出在同资历的八大柱国身上。宇文泰死后,八柱国还剩五个,其中,于谨是宇文泰的心腹;李弼曾经是侯莫陈悦的部将,在关陇集团中本就地位尴尬,在投降宇文泰之后,他一直夹着尾巴做人,对宇文家忠心耿耿;侯莫陈崇此前是贺拔岳部将,后来得到宇文泰重用,自也无需多言;以上三人,都是宇文氏的支持者,不会出现问题。

真正要出问题的,是另外两个——赵贵和独孤信。

赵贵之所以会出问题,六个字就能概括——“没有我,哪有你”。

当年贺拔岳死后,宇文泰能接班,赵贵的力挺绝对是关键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赵贵当是宇文氏第一恩人。

赵贵的问题,就在于他老以恩人自居,他就觉着,我让你宇文泰爽到了,宇文泰死了,还不得让我爽一爽?这样一想,问题不就来了吗?

独孤信的问题呢,相对复杂,因为他的背景实在复杂——他本是贺拔胜系统的将领,因此在关东拥有一定力量;然后呢,又曾镇守陇右多年,政绩极为出色,出色到自己的名字“信”就是这么来的(独孤信本名独孤如愿,因为在陇右政绩出众,“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出色到东魏都以此来挑拨独孤信跟西魏中央的关系。

当然,独孤信背景最复杂的地方在于——他的姻亲关系。他有三个女儿嫁了好人家,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他的七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忠的长子杨坚;而他的四女儿,则嫁给了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儿子李昞(顺便说一下,李昞夫妻有个儿子叫李渊,后来成为了唐太祖……)。

以此,独孤信的政治能量就相当可怕,可怕到,宇文泰为了立嗣的问题,就伤透了脑筋,原因是——恐大司马(独孤信)有疑。

按照制度来讲,宇文泰的嗣子理应是嫡子宇文觉,但无奈,他的长子宇文毓是独孤信的女婿,所以呢,宇文泰就很怕出状况,拖拖拉拉,一直到他死的这年(公元556年),才最终召开会议,在群臣默然,大将军李远的力挺的情况下勉强立嗣成功(具体请见《周书·李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