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乱成一锅粥(第5/10页)

这哥们儿不但拐美女有一套,而且玩楚国也有办法。

晋国老大哥统统同意两人的建议。先派人跑到吴国那里,叫吴国按照这个要求办事。于是,吴国又开始被推向前台。

至于虎牢关的建设,晋国老大虽然表示同意,但那个荀锜却说:“虎牢关肯定要建设。可现在盘点了一下到会人数。还缺几个国家的人啊。我现在虽然担心郑国,但更担心那几个没来开会的诸侯。”

大家一看,果然还有齐国没有来开会,也没有请假,到底是什么意思?

荀锜的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的话传到齐国高层的耳朵里,齐国慌了,马上派他们的大夫崔武子过来,表示同意大家的所有意见。

荀锜这才下令建设虎牢关,号召各个诸侯国没有钱也要出钱,没有人也要出人——终于把霸主大旗举得更高了。

吴国又崛起

吴国虽然也是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叫太伯。他的老爸就是著名的周太王。当时周太王生有三个儿子,一个就是这个太伯,一个叫仲雍,一个叫季历。按照历史惯例,太伯应该是太王的继承人。可因为季历生的那个叫姬昌的儿子,实在太有才了。周太王觉得只有让姬昌来当这个国家元首,周国才有兴旺发达的日子。为了让姬昌成为第一把手,周太王就让小儿子季历当了接班人,就是周文王。

太伯和那个仲雍两个人一商量,觉得他们都不应该继续呆在周了,于是就狂奔到南方,“文身断发”,先在身上到处刺青,把自己搞得比九纹龙史进还要花花绿绿、还要乱七八糟,然后来把头发也剪短了,看上去更像个行为艺术家。不过,他们这么做,据说是表示自己已经是蛮人了,不能够再被重用了。到底他们是否是这个想法,还是有别的意思?我们都是不明真相的。

我估计他们是怕继续留在周国,哪天文王同志的脑子一复杂起来,觉得这两个哥哥是他们最大的威胁,就会制造一场车祸,把他们废了。所以,还是远离为妙——在权力中心地带,有时远离权力中心跟远离毒品没有什么两样。

因为,两人如果没有权力欲望,他们跑到蛮地之后,就会跟像那个陶渊明同志一样,天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回家吃绿色食品维持生活才对。可事实上,太伯同志到了蛮地之后,立即举起自己的大旗,“自号勾吴”,让大家都把他当成老大。当时,“从而归之千余家。”其实这种行为,算起来就是一种原始的殖民主义行为——如此看来,太伯同志的权力欲望还是很强烈的。

后来,周武王伐纣成功,还派人去找到仲雍的后代,一个封为虞侯,另外一个就让他当了吴的第一把手。这个吴地的带头大哥叫周章。

吴国由于长期处于南方蛮夷地带,离中原很远,从来都是低调做人,夹着尾巴吃自己的饭,跟其他诸侯很少有往来。现在吴国的第一把手叫寿梦。周章的爵位是子爵,级别低得要命,跟楚处于同一个档次,人家都称为吴子。可吴子在这方面却向楚国学习得很到位,根本不用周王朝发给他们的那个公章,而是直接称王,叫吴王。呵呵,北方人的个体虽然庞大,可在这方面远远落后于是南方人——吴、楚、越这几个南方的小诸侯老早就自己称王。

寿梦看到晋国的使者来了,心里也很高兴。他们在这个地方高度自治了这么多年,有点寂寞了,现在中原霸主居然主动派人过来正式访问,不高兴才怪呢。

寿梦认为这是吴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最好时机,现在巴结上晋国就是巴结上中原诸侯,以后吴国的声音就可以在中原那里出现。公元前568年,寿梦派了寿越访问晋国老大哥,表示拥护晋国老大哥,老大哥的事就是吴国全体人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