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乱成一锅粥(第7/10页)

郑国来回这么团团乱笑,笑得头脑袋都差点晕菜了,还没有叫苦叫累,晋悼公却先受不住了,大骂郑国真不是个东西,反复无常得太岂有此理了。

荀锜说:“这也怪不了郑国。他就那个实力,要是跟楚国对抗,那他肯定是连做猪都不合格。咱要是想让郑国死心踏地地跟紧咱们,就得先摆平楚国。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让楚国不再嚣张。咱把诸侯的部队平均分成三部分,都驻扎在虎牢关那里。以后出兵就实行三班倒,这一军过去几天,就回来休息,另一支部队再去接班。这么轮流地跟楚国玩,楚国才一支部队,肯定会玩不过咱们。

晋悼公同意两。

这时,韩厥宣布自己老了,还是把位子让给年轻人来做吧。

按照论资排辈的用人办法,这时应该由那个荀偃来当首席大臣。可因为荀锜同志近来表现太好,所以晋悼公决定破格提拔荀锜同志接替老韩,让荀锜同志带领大家团结在他的周围继续革命。荀锜执行了他那个三班倒的政策,果然把楚国玩得很累。

楚国这才知道,这么玩下去,自己累到死也玩不过人家。可在这个世界上混,不玩又没意思,还得玩下去,那就得想个新鲜一点儿的办法。

楚共王想,你们这么多个国家,我们才一个国家,肯定玩不过人你们了,得再找一个强有力的同盟过来。现在谁是最强有力的?还是那个秦国。

于是楚共王决定跟秦国重建友好关系。

正好,秦景公经过这么多年的休息,看到人家都玩得这么热烈,自己作为三大强国之一,老是这么一声不响,也太无聊了,于是也决定参与一下这个国际事务。这时,秦国的西边已经没有什么玩头了,要有搞头也只好往东做动作。而在东边一动手动脚,首先碰到的又是晋国。

他也知道,现在晋国的形势已经跟当年晋文公统治时差不多,诸侯们个个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威风得要命,你要是直接跟他们对着干,那是必死无疑的。于是,他也想到了要找个盟友来,一起跟晋国玩玩。这样一来,就可以把事情搞大,事情一搞大,效益也跟着上来了。

秦国一想到盟友,自然又会想到楚国。这两个国家虽然很强大,但历来是中原诸侯看不起的对象,老是觉得他们根不正苗不红,又没有文化,是一群欠发达地区的人。所以,他们比较容易有共同语言,根本不用什么美女来个秦楚之好变成一家人才好说话。

楚国看到秦国的代表团来访,当然很高兴,马上答应了秦国的要求,派兵配合秦国兄弟搞一下晋国。

楚国的子囊反对,理由是:现在晋悼公太有才了,他手下那一帮死党荀锜、赵武、魏绛等也是个个有水平,国力已经全面增强,咱们肯定玩不过他们。

可楚共王说玩不过也要玩。带着大军到武城,准备当秦兵的后援。

谁叫你轻敌

秦景公马上带着大军向晋国宣战。

这场战争的发动,秦景公畜谋已久,又有楚国作外援,跟多国部队一开打,场面肯定十分浩大。哪知,晋国这时遇上N年不遇的自然灾害,根本无力打仗。秦国在晋国的领土游行了几天,晋国上下干瞪眼,集体无语地看到秦国大兵跑来跑去,一点也没有办法。

秦景公狠狠地欺负了晋国之后,这才爽歪歪地回去,算是多年来的一次胜利。

晋国虽然被秦国搞了一把,一点儿没有面子。可晋国的高层认为,目前麻烦的重点仍然不是秦国,而是郑国和楚国。他们仍然不理秦国,而继续玩郑国。

晋国又向诸侯们下发文件,要大家准备好士兵,再打郑国,要把郑国那个骑墙政策彻底打烂。其实,他们的目也不是搞定郑国,而是想用这个办法把楚国的部队引上来,猛扁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