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乱成一锅粥(第8/10页)

郑国看到诸侯大军又开到,忙又执行那老一套政策,派个全国笑容最动人的使者去见荀锜,请求讲和。

可荀偃对他说,包围郑国就是为了把楚国引过来,跟他们决战一场,让他们知道当流氓国家是很难受的。所以坚决不跟他们讲和。

而荀锜,还是主张跟他们签订和平协议,然后退军。咱们一退,楚军就会又开到。这才达到拖累他们的目的。

果然,晋国大兵刚刚撤离,楚共王就很气愤地带兵过来,要把郑国狠狠地打一顿。郑国当然又讲和。后来,因为楚庄王的老婆死了,楚共王这才回去。郑国算是躲过一劫。

郑国这时玩这个两面派说得也累了。他们开了个扩大会议,觉得再这样下去,不给人家打垮也会给人家拖死。他们这次很冷静,把晋楚两个国家的实力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晋国的力量比楚国强悍得太多了。这个分析绝对正确,一点脑残的成分也没有。他们觉得光有楚国作后盾是不够用的,于是又考虑到了秦国,偷偷派人去跟秦国打交道。

秦景公趁晋国发生自然灾害玩了晋国一把之后,又被晋国反击了一次,心里很不舒服,这时看到郑国的求援信,什么也不说,马上派他的两个庶长带着部队过去,再向晋国开打。

这两个庶长一个叫鲍,一个叫武。

这时晋国的主力部队正在郑国那里爽歪歪,留守的是士鲂。这个士鲂本来也是个人才,平时倒很冷静,但这时大概给晋国那种蒸蒸日上的形势弄得有点发晕,因此,就有点大意起来。

而秦国的这两个庶长又有点儿水平。两人开打之前,作了一次周密的部署,先由庶长鲍带着少量部队在前头,而庶长武却带着大部队跟进。

士鲂听说秦国来了,问侦察员:“来了多少?”

这个侦察员也是个马大哈,他只侦察到庶长鲍带的这支先头部队,也不看看人家的屁股后面还跑着一支大部队。就赶紧回来,说:“只有一支小部队。”

士鲂一听就笑了。多年以来,他们跟秦国玩,都是胜多负少,而且胜的都是大胜,负的也只是场面难看而已,没有什么损失。他觉得秦国的部队已经彻底堕落了,没什么可怕了。往时大部队开过来,都还给晋国打得满世界跑,这时居然派一支小股部队,这不是来送死是什么?本来,他在这里留守,一点儿杀敌立功的想法也没有,秦国的部队却把功劳送上门来,这个功劳若不要,也太对不起秦国、对不起晋国人民、对不起自己了吧?

于是士鲂就坐在那里,等庶长鲍过来送死。

庶长鲍的行军速度很快,马上就冲到了面前。

士鲂不在意,把部队全部开过来,说要大打一场歼灭战。

这时,庶长武的大军已经偷偷渡过黄河。

士鲂仍然不知道。

两军开打。士鲂正大叫着把庶长鲍活捉回去。哪知,他的话还没有出口,突然背后杀声大起。回头一看,我们的背后怎么全是部队,而且这些部队全打着秦国的旗号?

这哥们儿的反应很快,不用多想就知道自己上了大当。如果不赶快逃跑,被全歼的不是庶长鲍,而是他自己了。

这一战,晋兵大败。

秦国托了士鲂轻敌的福,取得了一场大胜。

不久,晋国的牛人荀锜死去。晋悼公任命那个士锜做首席大臣。可士锜却说荀偃比他的水平强多了,建议荀偃。晋悼公同意。然后又任命韩起当上军将,可韩起也发扬风格,硬是让给赵武。从此,赵氏又重新上台,为日后的赵国打下了基础。在这期间,晋国用三班倒的政策已经把楚国搞得累倒了,郑国也彻底加入晋国的阵营。

晋国进行了这一次人事调整之后,立即调集军队,要报上一次的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