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统天下(第7/11页)

君王后说:“那好吧。”

田建取了笔墨过来,哪知,君王后的脑子突然在这个时刻发生了故障,居然记不得这些人的名字了。她拿着笔在那里,发呆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一声,老妇已忘矣。

她为什么突然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了忘记?

难道她真的全部失忆了?

这是不可能的。其实,当时她的神志是很清醒的。

她之所以没有写出来,是在那一刻她的心里被“自私”两个字堵塞了。

她执政四十一年,她的家族已经成了齐国最大的利益集团,目前基本都垄断了齐国的权力。否则,为什么在她执政的时候,不重用这些人才,而是在准备要死的时候才向儿子推荐?如果她真的推荐了,她的儿子肯定会重用这些人。

这些人肯定是人才,而且肯定也会德才兼备。他们一上台,估计就会拿利益集团开刀。这样,他们的家族就会成为首当其冲的对象。

为了他们的家族不被开刀,她决定说自己忘记了。

于是,她死了。

于是,她的弟弟后胜成为齐国的相国。他们的家族保住了。

然而,他们彻底忘记了一句老话: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齐国要是保不住了,他们的家族还能保得住吗?

但后胜以为,他们仍然可以保得住。

因为,现在秦国在安排诸侯的灭国顺序中,齐国排名很靠后,因此他们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根本没有把齐国列为打击对象。他们只是坚定地执行李斯的政策:不断地派人拿着钱财跑到齐国,送给后胜。条件只有一个,就是不管秦国打哪个国家,都没有齐国的事。齐国只要宣布中立,谁也不帮就行。

这个条件要得啊。

而且,君王后在执政当中,历来坚定地执行“事秦谨”的政策。现在宣布中立,也是在继续执行她老人家的既定方针啊。她老人家虽然死了,但她的思想还在大放光芒啊。

秦国又派人过来建议,为了不断加强双方的双边关系,要不断地开展互动活动。于是,秦国不断地派人到齐国去,齐国也不断地派人到秦国。秦国到齐国的外交人员,都带着大量的现金过去,送给齐国的官员;齐国到秦国去的官员,回来之后,都得到秦国送给的大量现金。这些现金当然不是白给的,但条件不高,只是要求他们与后胜保持高度一致,对齐秦两国的关系歌功颂德,把好话说完。呵呵,你不给钱,我们都跟后胜保持高度一致呢。后胜是我们的执政大臣,我们哪能不跟他保持高度一致呢。跟自己的最高领导保持高度一致,秦国居然还发工资。这个秦国这些年来,老打胜仗,看来都打傻了。

于是,这些人都卖力地在田建面前讲秦国的好话,说:“我们只要跟他们共同发扬两国的传统友谊,根本不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让人民进行备战备荒。呵呵,这多好啊。”

田建觉得很好,可以节省军费开支并能把全部的钱投入到吃喝玩乐事业中,果然很爽啊。

整个齐国上下,都在一边爽歪歪地开展腐败生活,一边看着秦国不断地把其他五国往死里打。他们觉得五国真的太菜了,怎么老是去跟秦国打仗?为什么不向我们学习,打着热爱和平的旗号,跟秦国搞好外交关系,现在不都好好的?在这样的社会混,不但落后挨打,脑子不会转弯的也要挨打——而且挨得更惨。

五国不断地派人来请齐国去救,把很多话都讲得很透彻,说:“不救我们,等我们完了,你们也会完的。”一遍又一遍地对齐王讲述着那个唇齿相依的故事。

可田建却都不理。你们五国唇齿相依吧。我们齐国跟秦国唇齿相依。

同一个世界,不同的唇齿相依。

就这样,秦国把五国全部灭掉。

这时,齐国的国土面积仍然很大,如果趁着这几十年的和平时期,抓住机遇,仍然可以把国力提高起来。但齐国却像一个偷懒的小学生一样,什么也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