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江水依旧,涛声依旧(第6/8页)

在这个黑云压城的紧急时刻,张松樵的宝贝收音机却不响了。原因是头天空袭时,保姆苏大嫂正在给小石头喂豆浆,爆炸声一响,她慌慌张张把未喂完的豆浆碗随手放在收音机上。没想到这天敌机轰炸特别持久,一拨没走第二拨又赶到,因此一整天那撕心裂肺的飞机尖啸和炸弹爆炸声都没有停止。待到天黑警报解除,又传来磁器口大惨案的消息,说是有几万人闷死在校场坝防空洞里。莲子姨妈就住在磁器口一带,柳韵贤慌了神,连夜租船带着父亲赶到江对岸去。

天亮才在枇朳山避难所找到莲子一家。他们幸好没有躲进校场坝防空洞,否则大家就阴阳两隔了。校场坝一带的马路已经封锁,运出来的死人尸体堆积如山,街道两旁哭声震天,空气中弥漫着世界末日来临的悲惨气氛。

回到家里张松樵正在生气,检查收音机的技师说,豆浆灌到收音机里,弄坏了几个真空管,重庆没有配件,只能预付定金看看能不能订购。张松樵略略放了心,至少俄国没有打仗,西北方向的中俄贸易还在进行,所以他的收音机迟早总会响起来。

张松樵问他:“需要多长时间?”

技师不肯定地回答:“运气好的话也许三五个月吧。”

打这天后,老爷子把早餐收听广播变成了看报纸。老爷子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看得吃力,于是父亲就自告奋勇为他读报纸。张松樵闭着眼睛,很专心享受的样子。父亲有些得意,自以为比收音机聪明能干,就向老爷子建议说:“将来找个人来专门念报纸不好吗?还要收音机干什么?”

老爷子睁开眼睛,不以为然:“你看我都在听,可是听的内容一样吗?”

父亲嘟哝道:“不都是新闻吗?我看差不多。”

“你长大就会明白,报纸和广播虽然都说新闻,但两者可谓天差地别。无线电广播不受限制,声音可以传得更远,听众能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报纸却不一样,你看这几份报纸,《中央日报》、《大公报》、《扫荡报》、《山城日报》,都是一个面孔,新闻内容如出一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新闻都是出自官方口径,不符合新闻官要求的内容都被封杀了。”

父亲却提出新问题来:“为什么不让大家听到不同的声音?”

张松樵道:“这个道理很复杂,现在跟你讲也不会明白。比如说在我的工厂,什么人该知道什么事情有一定之规,这是商业机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让所有工人知道的。”

又过了些日子,重庆火炉发起威来,连江边的沙滩都变得像煎锅一样烫人,父亲又偷偷约了同学老庾下江里游泳。上岸来老庾有事先回家,他独自躺在树荫下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时才发现衣服被人偷走了,只好光着身子溜回家去,幸好没有被人撞见。他赶紧换上一件旧汗衫,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下楼来吃晚饭。其实他的父母要识破儿子的把戏并非难事,只消用指甲在儿子皮肤上划几下就知道了,因为下过水的皮肤会留下一层水膜,指甲一划就会现出灰白的水印。但是此时并没有人关注他,因为父母的注意力都被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吸引了——法西斯德国不宣而战进攻苏联!

发动袭击的并非俄国人在亚洲的宿敌日本,恰恰是不久前刚与斯大林签订《苏德互不侵犯友好条约》的欧洲盟友希特勒!苏德战争爆发并不能让地处亚洲的中国置身局外,因为俄国一打仗就意味着来自西北的援助和贸易通道不复存在。张松樵忧心忡忡地合上报纸,看见儿子正低头扒饭,顺嘴说:“你要努力学习快快长大,连俄国都打仗了,今后形势怎么发展还说不准呢。”

父亲却不接话茬儿,而是抬起头来问:“爹爹,收音机还能修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