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争已不可避免(第9/31页)

义律带领船只在九月二十八日抵达穿鼻洋,这次由于远离清军岸边的炮台,又自恃有军舰和火炮作为后盾,于是便派人致书林则徐,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立即收回先前所颁布的一切禁令,承诺绝不攻击英国军舰,允许英国人回到澳门居住并恢复一切物资供应。

林则徐看完来使送来的义律书信后,一把扔在地上,双眼犹如冒出火光:

“你回去告诉义律,天朝官员是不怕恐吓的,具结还是打仗,让义律自己选择吧!”

言罢林则徐退入了内堂,只留下来使站在原地呆呆地发愣。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事到如今林则徐都必须是这样的态度:皇帝陛下已经给了指示,不必再示柔弱。而且作为一个具有十足民族自豪感的官员,在主权面前绝不低头不仅是林则徐的一贯作风,更是他的一份责任。

林则徐彻底将回旋的余地封死,义律也只得带着他的军舰继续前行,双方注定会再一次展开较量。九月二十八日,正当具结的英国商船“萨克逊”号报关进入之际,义律的“斯密”号拦住该船,迫令其调头返回。清军水师提督关天培正率领五艘巡逻船进行巡逻,见此情况上前查问,“斯密”号突然发炮轰击清军水师战船,清军其中一艘战船猝不及防,不幸中炮被毁,其中提标左营二号艇火药舱中炮燃烧,六名清军士兵不幸身亡。

当时就连正在报关的英国商船都不会想到本国军舰会忽然开战,更何况针对的对象是本就没有应战准备的清军士兵。这种只有海盗才能做出来的行径,激起了清军水师官兵们的极大愤慨,提督关天培当即下令对英国军舰展开反击,大小船只共计二十九艘一齐投入战斗,瞬间炮声隆隆,中英双方的第二次海上较量就此开打。

在开打之初,义律的军舰依靠船坚炮利,再加上本就是率先偷袭,一时间占得上风。后来,一名参加过穿鼻洋海战的英军士兵描述说:关天培的战船占据原地猛烈向我方展开炮击,这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从距离上看,清军的火炮和弹药还是不错的,只是不能自由地升降,因此造成了打出的炮弹太高,大多数没有效果,只有少数落在了我方的船桅和索具上。

从描述来看,清军水师的确是奋勇杀敌的,只是炮火装备上落后于对方。当时关天培手握战刀,屹立桅杆前,以气贯长虹的气概激励部下奋力反击英舰。

一颗英军炮弹掠过关天培指挥船的桅边,将一块桅木击落,划伤了关天培的手背,鲜血瞬间流下,身旁的亲兵迅速为其包扎,并想扶他下舱休息,却被关天培拒绝,他依然屹立船头,继续指挥战斗。正是关天培的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使得清军迅速稳定军心,一直与义律的军舰形成拉锯之势,场面并不落下风。

在义律的眼中,清军武备落后,不堪一击,甚至比印度人的战斗力还要弱。可是这一次他却亲身体验到了,清军装备虽然落后,但士兵们那种为捍卫国家、民族的利益而激发出来的战斗力是极其可怕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英舰炮弹的逐渐减少,清军在形势上开始占优。

率先被清军炮火击中被迫退出战斗是“斯密”号,当时清军水师大炮击中了“斯密”号船身的中前部,船上的英军士兵纷纷弃船跳水争相逃命。清军提标左营游击将军麦定章亲自瞄准,连发两炮,又相继击中“斯密”号的后楼和左右舱口,造成“斯密”号帆斜旗落,只得调转船头狼狈逃窜。“斯密”号退出战斗,“华伦”号意识到孤掌难鸣,于是也调转船头跟着逃遁。

于是,继九龙山之战后,清军水师又取得了穿鼻洋海战的胜利,道光十九年(1839)十一月八日,道光皇帝接到了林则徐关于穿鼻洋海战胜利的奏报。当时皇帝陛下除了龙颜大悦之外,还做出了一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