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第六次东征(第3/4页)

两年前,埃及苏丹卡米勒曾表示愿意把耶路撒冷送给腓特烈,只要他进攻大马士革。现在腓特烈打算履行交易了。然而,收到信的苏丹大为气恼。政治形势早已不同,大马士革如今已威胁不再。如果他把耶路撒冷交出去,对自己的声望就是个巨大的打击。但另一方面,拒绝腓特烈会引发这位皇帝的怒火,届时他就得直面十字军了。

卡米勒决定拖延时间。他派出了一系列使节团,带着昂贵的礼物找到了腓特烈,借此表达自己永远的感激之情。受到热情接待的穆斯林使者实在太多,以至于皇帝自己的军队都怀疑他打算背叛他们了。

不过,腓特烈没过多久就识破了卡米勒的计划。他显然需要通过展示武力来引发对手的注意了。皇帝立刻中断了磋商,表现出向耶路撒冷进军的明显倾向。沿海的雅法可以保障进军耶路撒冷的路线,这里的防卫力量忽然大幅增强,仿佛是在筹备大规模的进攻,而十字军也开始囤积食物。得到消息的苏丹趁着皇帝还在雅法,赶紧派出了使者,希望缔结和平条约。

谈判很艰难,但腓特烈乃是行家里手。他以阿拉伯人的礼节欢迎了使者,款待的方式也展现出了他对《古兰经》的熟悉。在西西里成长的那些年,腓特烈对伊斯兰教的思想有了细致入微的了解。他知道何时回避话题,何时单刀直入,何时态度强硬,何时妥协让步。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他用三寸不烂之舌,解决了之前3次东征都未能用刀剑摆平的问题。圣城是基督徒的了。

和约的几乎每一条都是双方妥协的结果。双方同意休战10年,由基督徒掌控耶路撒冷——城内的清真寺除外——以及伯利恒、拿撒勒和连接海岸的狭长走廊地带。圣城本身不建城墙,不设守军,伊斯兰教的朝圣者可以自由出入阿克萨清真寺、圆顶清真寺和其他礼拜场所。此外,所有城内的穆斯林居民可以继续生活,他们的社区由自己的官员依照伊斯兰教教法管理。最后,腓特烈在伊斯兰国家与其他基督教国家的战争中要保持中立,如果基督徒打破休战协定,腓特烈须帮助穆斯林一方。

当耶路撒冷重归基督徒怀抱的消息传出时,十字军国家上下都洋溢着极度的兴奋。腓特烈仿佛一瞬间就从基督教的奸诈魔鬼变成了超级英雄。每座城市都响起了钟声,人们在街道上放声大哭,教堂也举行了感恩的祷告仪式。然而当公众得知和约细节之后,喜悦就化为了困惑,随后变成了厌恶。

耶路撒冷几乎称不上被基督徒掌握。他们无法管理城中很大一部分人口,无法控制许多圣所,也无法限制任何人进入城市。更糟的是,他们无法重建城墙,城市在战略上被完全孤立了。它与十字军国家的其他地区仅通过一条狭长的走廊地带相连,邻国心血来潮之下就能切断它。和约让耶路撒冷变成了一座完全无法防守的城市。这不是一次伟大的胜利,而是一场外交耻辱。

卡米勒也公开宣扬自己这次外交的胜利。他声称十字军只得到了可笑的“几座教堂和破烂房屋”。他向公众保证:“所有的圣所都将被穆斯林掌控,伊斯兰教将与以往一样繁荣兴旺。”最后,他表示,无论如何,和约有效期一过,他就会“净化”基督徒控制的耶路撒冷。

很难想象腓特烈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到更多。不过这份和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希望加冕的他自己,而不是希望长治久安的十字军国家。至少,他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于是他丝毫没有浪费时间,立刻投入到了圣墓教堂加冕典礼的筹备当中。

可想而知,耶路撒冷的牧首拒绝配合。腓特烈忽略了他,径自进入了城市,而牧首则对整座城市下达了禁令。任何想要参加或支持典礼的人,都将被逐出教会。